Linux磁盘存储之磁盘存储结构和分区
目录
磁盘存储结构和分区
①主引导扇区的结构
>>>主引导扇区大小是512字节
>>>主引导扇区在磁盘上的位置:0盘面 0磁道 1扇区
>>>主引导扇区MBR组成:主引导记录区(main boot record)、硬盘分区表(disk partition table)、分区结束标志位
>>>MBR包含硬盘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不依赖于操作系统(在执行MBR程序之后,操作系统才加载到内存)
>>>修改MBR可实现双系统共存
②磁盘引导基本过程:
接电开机
-->执行BIOS程序,服务器完成一系列检查和配置
-->BIOS引导系统,把控制权交给硬盘
-->执行MBR上的程序,引导系统加载到内存
③为什么Linux操作系统只有四个分区
>>>MBR大小为512字节,由主引导记录区、硬盘分区表、分区结束标志位组成
其中主引导记录区占446字节,分区结束标志位占2字节,只剩下64字节给硬盘分区表
一个分区需要占用16字节,所以磁盘最多只能划分4个分区(3个主分区+1个扩展分区)
④为什么一个扩展分区可以划分成多个逻辑分区
>>>因为扩展分区划分的多个逻辑分区,不存储在MBR中,而是存储在扩展分区中
>>>拓展分区/dev/sdb4是无法挂载的,它下面划分的逻辑分区/dev/sdb5才能被挂载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b1 1 100 803218+ 83 Linux
/dev/sdb2 101 200 803250 83 Linux
/dev/sdb3 201 600 3213000 83 Linux
/dev/sdb4 601 652 417690 5 Extended
/dev/sdb5 601 650 401593+ 83 Linux
⑤如何对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就是对磁盘的主引导扇区中的磁盘分区表(64byte)进行设置
>>>分区的工具:fdisk(适用于小于2T的磁盘)和 parted(适用于大于2T的磁盘)
>>>磁盘划分(分区)的最小单位:柱面
>>>查看分区信息:df -h :查看到的是挂载好的分区
fdisk-l :可以查看到未挂载的分区
磁盘设备名
>>>IDE接口的硬盘:/dev/hda
>>>SCSI、SATA接口的硬盘:/dev/sda (主流)
⑥添加硬盘步骤
1 设置里添加硬盘 设置好大小
2 重启虚拟机
3 看硬盘数据fdisk -l
4 设置新建的硬盘的分区 #fdisk /dev/sdb
5 将分区信息推送给内核 #partprobe /dev/sdb (目的:不需要重启服务器)
6 对创建的每个分区进行格式化 #mke2fs /dev/sdb1 或#mkfs.ext4 /dev/sdb1
7 新建需要被挂载的目录 #mkdir /date1
8 将每个分区挂载到目录(文件系统与目录树的关系)
#mount /dev/sdb1 /data1
9 查看是否挂载完成df -h (一旦挂载完成,之后无法修改)
#dumpe2fs /dev/sdb1 #查看块组信息
⑦生产坏境分区建议
>>>/boot : 100M
>>>/swap : 实际物理内存1.5倍
>>>/ :剩余磁盘大小
⑧Linux为什么要分区和格式化
分区的目的:
>>>记录每一个分区开始和结束的柱面,好管理
为什么要格式化:
>>>因为各操作系统的文件属性和权限不同,为了让分区能够存放操作系统中的文件,
需要将分区进行格式化,成为操作系统能够利用的系统格式
>>>输入mke2fs /dev/sdb1
OS type:Linux #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
Block size=1024(log=0)#设定块的大小
说明:
>>>以上内容是本人学习的总结
>>>如还有错误,请留言,指正
>>>亦可分享自己的想法,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