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总复习最终文档

一、智能机器人介绍

①可佳机器人论文掌握,组成部分,基本结构 软硬架构 如何实现物品抓取
硬件:底盘双轮驱动、机械臂/爪、升降机构、云台、高清摄像头、激光传感器、麦克风、电池、计算单元
软件:ROS系统、路径规划、运动规划、建图、定位、导航、避障SLAM、人工智能(感知决策学习)、人机交互
物品抓取:以ROS平台为基础→语音识别模块将麦克风传来的声音转换为文本→自然语言处理模块翻译为问答集ASP语言→任务计划模块使用ASP解算器解算后自动做出决策生成高级计划→运动控制模块执行计算(每个动作都被设计为原语)→调用硬件控制模块执行(用到自定位导航和调节升降系统机械手)
备注:还通过测距模块校准位置,激光扫描仪收集数据来建立模型避障
②机器人之父三原则 阿西莫夫
1.机器人绝对服从于人类,除非这种服从有害于人类
2.机器人不得危害人类,也不允许它眼看人类受害而不顾
3.机器人必须保护自身不受伤害,除非为了保护人类或是命令他做出牺牲
③增加一点
1.串联机器人:开环 存在累积误差 简单
2.并联机器人:闭环 多自由度精度高误差小

二、3D转换

本部分包含旋转矩阵旋转向量欧拉角四元数的介绍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①旋转矩阵
1.齐次坐标:三维空间点+一个w比例因子
2.比例因子为0,则表示n维空间无穷远点,一般情况w=1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3.F变换矩阵 * O坐标 = x世界坐标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变换矩阵*局部坐标=世界坐标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4.变换矩阵=旋转矩阵+平移向量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5.旋转矩阵为什么不好?
SO(3)的旋转矩阵9个量,一次旋转3个自由度,冗余了
SE(3)的变换矩阵16个量,表达了6个自由度,冗余了

②旋转向量,旋转向量的方向 模 大小是什么意思
1.旋转向量只表达旋转,可以用旋转矩阵来转换,不是变换矩阵
2.矩阵的迹tr是主对角线上元素的和
3.任何旋转都可以用旋转轴和旋转角表示
4.旋转向量的方向大小大小模是什么意思
①方向:旋转向量的方向为旋转轴②模:向量的模(大小)为转过的角度,称为角轴/轴角或旋转向量
5.旋转向量和旋转矩阵的转换
tr®=1+2 cos⁡θ 角度用这个算
R*n=n 转轴用这个算,转轴是个向量

③欧拉角,缺点,什么是奇异点,消失了哪个维度
1. Z-Y-X的顺序,不同的顺序会导致刚体朝向不一致
2.存在奇异性问题,什么是奇异点
在ZYX情况下 抬头低头90度,即Y轴俯仰角pitch=90度则会存在奇异性,消失Z轴
奇异点:对应无数种可能转动方向的特定角度
3.绕Z轴旋转之后,再绕原来的Y轴还是转后的Y轴
欧拉角是绕Z轴转之后,后面的旋转都是绕旋转后的轴转
④四元数,左乘四元数 右乘共轭
1.旋转矩阵R =3*3,m下标范围11-33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2.对qa进行旋转,不乘共轭会转到四维空间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3.旋转时将角度除以2,因为qb和他的共轭都把qa转了45度
4.左乘拉伸,右乘抵消拉伸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三、视觉系统

①灰度亮度、why要颜色空间、hsv和rgb、直方图
1.为什么需要颜色空间:某些标准下用可接受的方式对彩色加以说明
2.hsv和rgb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3.图像直方图:反映图像像素分布,横坐标是像素种类,纵坐标是每种颜色在图像中总数or比例
②空间域的图像预处理
1.为什么预处理:照片一般有外部噪声,需要灰度修正+噪声过滤等预处理
2.预处理功能:突出感兴趣区域,反之,不是逼近原始图像而是图像增强
3.方法:空间域法(直接在空间域对图像处理)和频率域法(先变换再处理)
③卷积、卷积运算
1.卷积:一个函数在另一个函数上的加权叠加
2.卷积运算:一个模板和一个图像进行卷积,对图像每一个点都和模板原点重合然后求相乘相加后的和,卷积运算是对称的,是一种积分运算,用来求两个曲线重叠区面积,可以用来消除噪声+特征增强
3.PPT上:通过两个函数f 和g 生成第三个函数的一种数学算子,表征函数f 与g经过翻转和平移的重叠部分的面积,积分f(t)g(x-t)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④各种噪声用什么滤波器,滤波器本质是卷积运算
1.线性滤波器和非线性滤波器(中值和均值)
线性:均值(可能模糊)、高斯平滑
非线性:中值、边缘保持滤波器
中值:像素点领域灰度值中值代替,可以去除脉冲椒盐噪声同时保留图像边缘细节.
但是可能将图像中线条细节滤除
边缘保持滤波器:综合考虑了均值+中值的优缺点,在中值基础不会使图像边缘模糊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对每个像素点计算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角子领域的灰度分布均匀度V
2.噪声的种类
椒盐噪声:随机黑白亮度
脉冲噪声:随机正负脉冲
高斯噪声:服从正太分布的噪声
3.如何选用
高斯用高斯平滑滤波器
脉冲、椒盐用中值

⑤图像区域表示、边缘轮廓
1.图像亮度变化:阶跃、线条
2.边缘检测:一阶(Roberts交叉算子、Sobel算子、Prewitt算子),二阶(拉普拉斯算子)
一阶Prewitt模板卷积为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二阶拉普拉斯算子模板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二阶检测算法Canny
3×3邻域作用在幅值阵列M[i,j]的所有点上
每个点邻域的mid像素M[i,j]与沿着梯度线的两个元素进行比较,梯度线是由邻域的中心点处的扇区值ζ[i,j]给出。
若邻域中心点处M[i,j] ≤ 梯度线方向上两个相邻点,则M[i,j]=0,否则不变;
⑥轮廓+列码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⑦camshift原理
1.初始化搜索框
2.计算搜索框的颜色概率分布(反向投影)
3.运行meanshift算法,获取搜素框新的大小和位置
4.在下一帧图像中用3中的大小和位置再跳到2运行
特点:有效解决目标变形和遮挡的问题,对系统资源要求不高

四、立体视觉 && 五、SLAM

①三个相机模型,正逆变换,双目相机测深度 每个都要会
1.针孔相机模型:小孔成像
世界坐标系:客观世界的坐标系,(X,Y,Z)表示相机的位置
相机坐标系:以相机光心为坐标原点的坐标系
像素坐标系:原点o在左上角,像素坐标系和成像平面差了一个缩放和原点平移.
单目相机 像素坐标不能转换为世界坐标,因为不知道Zc的值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2. 畸变类型: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3.双目相机模型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Z = f*b/(ul+(-ur)),视差越大,距离越近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4.RGB-D相机模型
可以直接测量每个像素深度
有两大类
①红外结构光 发射返回的时间差
②飞行时间法
②特征点法,视觉里程计,orb方向/角度不变性,特征点的原理和比对
1.SLAM分为视觉前端(视觉里程计VO)和优化后端
2.视觉里程计:用传感器的数据来估计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用来估计集齐七人相对初始移动距离
3.特征点原理
特征点 = 关键点+描述子
四大特性:可重复性、可区别性(不同区域不同表达)、高效(数量少)、本地(只和附近区域有关)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4.ORB流程(质量和性能较好的折中)
1.改进的FAST 角点提取:找出图像中的角点。
for(p=第一个像素;p!=最后一个像素;p++)
{
在图像中选择像素p,记录他的亮度为Ip
设置阈值T,比如Ip的20%
以像素p为中心,选择半径为3的圆上的16个像素点
若圆上有连续N个点的亮度大于Ip+T or 小于Ip-T,那么就认为是特征点
}//以下是方向不变性和尺度不变性
为每个特征点添加尺度(构件图像金字塔并在每一层检测角点)和旋转(灰度质心法)的描述定义
2. 计算BRIEF 描述子:对前一步提取出特征点的周围图像区域进行描述
BRIEF是一种二进制描述子,描述子是一个向量,由很多0和1组成
向量的每一个参数x都是从特征点附近随机抽取两个点p和q进行比较,p大则x=1,q大则x=0
3.检测完之后匹配,汉明距离,然后筛选掉大部分
③光流法基本原理,三个假设,超定方程组,解的形式
1.ICP相机位姿估计
目的:求出R和t使 p1 = R * p2 + t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2.光流法LK(追踪特征点)
只用计算第一次的角点,后面直接用LK跟踪
三大假设
1.灰度不变假设:同一个像素点在不同的图像中灰度值固定
2.所有像素移动不随时间而突然快速移动
3.假设某一窗口内像素具有相同,邻近点速度一致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3.求解步骤
1.在t时刻像素的灰度写为I(x,y,t),t+dt时刻写为I(x+dx,y+dy,t+dt)
2.因为灰度不变所以相等,把2式泰勒一阶展开后得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3.所以后面的等于0,再同除以dt,得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Ix * u + Iy * v = It
X梯度x速度 + y梯度y速度 = -图像灰度对时间的变化
4.两个未知数无法解,所以需要更多的点,带入k个点得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5.最小二乘法解 解的形式为(超定方程组就是方程个数 > 自变量个数,一般无解 找近似解)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④视觉slam 前端 后端 机器人slam有哪些地图类型
1.地图类型:栅格地图(每个栅格以概率表示)、特征地图(稀疏)、位姿图
2.前端后端
前端相当于VO(视觉里程计),研究帧与帧之间变换关系。首先提取每帧图像特征点,利用相邻帧图像,进行特征点匹配,得到一个pose信息(位置和姿态)
后端则主要是对前端出结果进行优化,后端优化有全局优化局部窗口优化。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⑤词袋模型,两个因子,回环检测流程有那个内容 投票计算之类的
1.回环检测:防止累积误差
2.描述向量:只管出现不管在哪出现
3字典:每个单词是图像中某一类特征的组合而不是特征点,为了保证对数级别的聚类如下图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4.回环检测流程:运动到之前某个位置检测,评价与之前的图像间的相似性,判断他们是否有回环关系
随机选k个中心点,用k-means将所有样本聚为k类,循环递归聚类到叶子层
创建字典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对输入的图像进行相似度计算
判断是否有回环关系
⑥slam还可以初始化,单目相机 双目相机的初始化 经典的slam模型说五种
单目相机:根据特征匹配估计相机初始位姿→三角化处特征点三维位置→使用3D-2D方法跟踪特征点并求解相机运动
双目相机:双目立体标定获得左右视图上的匹配点视差,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计算三维点坐标
⑦orb slam2的常用框架三个线程
跟踪:提取ORB特征根据上一阵姿态估计,然后跟踪已经重建的地图优化位姿
建图:完成局部地图构建,验证最近生成的地图点并进行筛选,然后生成新的地图点,,最后再对插入的关键帧进行筛选,去除多余的关键帧。
闭环检测:闭环探测和闭环校正

六、路径规划

①路径规划,怎么找最佳路径,A*,几个距离什么意思
1.路径规划:全局规划or局部规划
2.几个距离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3.A*算法:Argmin[f(n)] = g(n) + h(n)
一个记录下所有被考虑来寻找最短路径的方块(称为open 列表)
一个记录下不会再被考虑的方块(成为closed列表)
G是从开始点A到当前方块的移动量,递归的
H是从当前方块到目标点:用曼哈顿距离(不考虑障碍)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②可视图有哪些改进的算法 局部避障算法

  1. 可视图改进:将障碍物增大到比机器人半径大的多,或者完成路径规划后修改解答路径和障碍物的距离
    2.局部避障算法
    BUG算法:路途跟踪各障碍物轮廓从而绕开
    人工势场法:引力场+斥力场
    ③如何实现向量直方图 向量直方图原理和流程
    根据不同角度方向障碍物距离计算直方图,阈值以下空间为安全区
    首先确定使车辆通过足够大的所有开放路段,对所有选择进行费用函数计算,找出最低费用的
    G = a目标方向之差+b轮子方向之差+c*以前方向之差

七、运动控制

①找到路径后,就要移动,移动的概念方法 三个要点
移动的概念和方法:机器人,环境,移动
②足式,轮式机器人方法
足式(仿生):足的规模(越少越复杂)、稳定性、每条腿关节、步态、动力学考虑
轮式(人工):标准轮(两个自由度)、脚轮(三个自由度)、瑞典轮(三个自由度)
③怎么实现全局运动到局部运动 局部运动到滚轮运动的映射R的逆
1.局部→全局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2.R和R的逆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④pid都要掌握连续的离散的
1.介绍:开关控制和PID控制,开关很简单
2.PID控制:Kp Ki Kd(比例控制当前 积分控制过去 微分控制未来)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Kp 就是 控制总比例的,最外面那个乘数,太大的话震荡比较大
Ti是积分控制,消除静差,斜率为0的时候Err不一定为0,积分大于0就说明还有误差
Td是微分控制,将曲线斜率控制到0,Td对减小起到抑制作用
⑤位置式、增量式, 写一个PID
1位置式:当前的输出与过去的所有状态都有关系,控制器的输出就是实际的输出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2.增量式:计算结果是实际输出的增量。实际的计算结果+当前的位置值=最终的输出
智能机器人技术——期末知识点总复习
3.二者比较
1.位置式容易造成积分饱和,计算量大,增量式消去了积分项可以控制积分饱和
2.增量式容易实现手动到自动无扰动切换
3.增量式即使计算机故障执行器会保持在原位不会造成恶劣影响
4.增量式有静态误差,溢出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