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01 - TCP/IP协议,拓扑结构,OSI参考模型,交换机工作模式
一、TCP/IP协议
1、TCP/IP通信协议是目前最完整、最被广泛支持的通信协议,它可以让不同网络架构、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通信,是Internet的标准通信协议
2、主机与主机之间通信三个要素
IP地址(IP address)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IP路由(IP router)
IP地址
1、作用:用来标识一个节点的网络地址
2、组成:32位,以4个十进制数来表示,之间用 . 隔开
网络位+主机位
3、分类:
A 1 ~ 126 网+主+主+主
B 128 ~ 191 网+网+主+主
C 192 ~ 223 网+网+网+主
D 224 ~ 239 组播(多播)
E 240 ~ 254 科研
4、默认子网掩码
A 类 255.0.0.0
B类 255.255.0.0
C 类 255.255.255.0
5、网关
就是一个网络连接到另一个网络的“关口”
6、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
公有地址,也可称为公网地址,通过它直接访问因特网,它是广域网范畴内的。
私有地址,也可称为专网地址,专门为组织机构内部使用,它是局域网范畴内的,出了所在局域网是无法访问因特网的。
私有地址范围:
A类10.0.0.1 ~ 10.255.255.254 (10网段)
B类172.16.0.1 ~ 172.31.255.254 (172.16~172.31所有)
C类192.168.0.1 ~ 192.168.255.254 (192.168所有)
Windows系统中查看IP地址的配置信息
右击桌面网络图标—属性—更改适配器设置—双击本地连接—单击“详细信息或者开始 | 命令提示符 | 运行ipconfig
或ipconfig /all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数据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60年代:分组交换
70-80年代:TCP/IP
90年后:Web技术
网络协议与标准
1、协议: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2、标准:一致同意的规则可以理解为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网络通信中创建了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
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局)
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
按照网络规模和使用范围分类为
WAN:广域网 LAN:局域网
网络设备
交换机、路由器
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v*n设备
网络设备生产厂商:cisco思科,华为。
二、网络拓扑结构
1、 点对点
两台设备之间有一条单独的连接
2、 星型拓扑
1) 优点:易于实现、易于网络扩展、易于故障排查
2) 缺点:中心节点压力大、组网成本较高
3、网型拓扑结构
1) 各个节点至少与其他两个节点相连
2) 可靠性高、组网成本高
带宽
单位为比特/秒,记为bit/s、 b/s、 bps (运营商宣传的100Mbps,实际下载速度为12.5M)
8bit=1byte
三、OSI
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OSI是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它规定将网络分为七层
2、协议分层
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性,将协议进行了分层设计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数据的表现形式,如加密、压缩。
会话层:建立、管理、中止会话,例如断点续传。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实现了程序与程序的互连,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定义了IP地址,为数据传输选择最佳路径,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通过MAC地址实现数据的通信,帧包装、帧传输、帧同步。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定义了接口及介质,实现了比特流的传输。
数据解封装过程
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从上层入下层进行封装,对于接收方从底层到顶层进行解封装。
TCP/IP协议族的组成
应用层:HTTP、https、FTP、TFTP、SMTP 、pop3、SNMP、DNS 、telnet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CMP、IGMP、IP、ARP [arp -n] (通过IP地址解析mac地址)、RARP
PDU(协议数据单元)
传输层 段 segment
网络层 包 packet
数据链路层 帧 frame
物理层 比特 bit
相应层次的设备
应用层 计算机
传输层 防火墙
网络层 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
物理层 网卡
接口
以太网接口:
RJ-45水晶头
光纤接口:
FC 、ST、SC
LC 窄体方形光纤接头(目前主流)
MT-RJ
双绞线
1) 双绞线分类:
屏蔽双绞线 (STP)
线外包裹一层金属网膜,用于电磁环境非常复杂的工业环境中
非屏蔽双绞线 (UTP)
2) 双绞线标准与分类 :
Cat5五类双绞线,传输频率为100MHz,适用于100Mbps的网络
Cat 5e (100Mbps)衰减更小,串扰更少,性能优于5类线 (超五类)
Cat 6传输频率为200MHz (1000Mbps)
Cat 7传输频率为600MHz (10000Mbps)
4、双绞线的连接规范
1)线序
T568A:
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1、2发送,3、6接收
2)线缆的连接:
标准网线(直连线或直通线):用于连接不同设备(A-B,B-C)
交叉网线:用于连接相同设备 (A-A)
全反线 :不用于以太网的连接,主要用于计算机的串口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console(控制口)相连
特例:计算机直接连接路由器用交叉线 交换机与交换机相连使用交叉或直连线一般用交叉线
5、物理层设备
网卡、中继器
交换机的工作模式:
Switch>用户模式
Switch>enable
Switch#特权模式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Switch(config-if)#接口模式
exit返回上一模式
ctrl+z 直接回到特权模式
end直接退到特权模式
常用命令:
Switch(config)#hostname S1修改主机名为S1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查看配置信息
Switch#show version查看IOS版本信息
配置enable明文口令
全局配置模式:enable password 123
配置enable密文口令
全局配置模式: enable secret 456
保存交换机的配置
特权: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或 write
恢复设备出厂默认值
特权:erase startup-config
reload
设备配置的准备工作
空闲一段时间后,重回初始界面的问题
switch(config)#line con 0
switch(config-line)#exec-timeout 0 0
禁用DNS查询
switch(config)#no ip domain-lookup
接口模式:shutdown禁用此接口
-----------------------------------------------------------------------------------------------------------------------
练习1
熟练掌握交换机每个模式的配置命令
Switch> //用户模式
Switch>enable
Switch# //特权模式(一般用于查看配置信息)
Switch#configureterminal
Switch(config)# //全局配置模式(所做的配置对整个设备生效)
Switch(config)#interfacefastEthernet 0/1
Switch(config-if)# //接口模式
Exit 返回上一模式
End 从接口或者全局配置模式回到特权模式,快捷键Ctrl+Z为同等效果
注:思科设备命令行无需区分大小写,这一点与linux系统不一样。
命令输入错误被卡住时同时按键盘ctrl+shift+6这三个按键
练习2
配置主机名
Switch>en
Switch#conft
Switch(config)#hostname S1
S1(config)#exit
S1#showrunning-config
按 空格键进行翻页即可显示交换机所有配置信息
练习3
为交换机配置特权密码Taren1
Switch>en
Switch#conft
Switch(config)#enable password Taren1
保存配置并重启设备检测密码可用情况
Switch(config)#exit
Switch#write
Switch#reload
……….
………
Switch>enable
Password:
清空设备配置
Switch#erase startup-config
Erasingthe nvram filesystem will remove all configuration files! Continue?[confirm] //此时系统询问是否确定删除,按回车即可
[OK]
Eraseof nvram: complete
重启设备检测配置状况
Switch#reload
Proceedwith reload? [confirm] //此时系统询问是否确定重启,按回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