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OSPF6类LSA用处
拓扑图:
知识点
OSPF 6 类 LSA 类型
1 类 LSA(Router Link):每台路由都只产生一条 1 类 LSA,只在区域内传递;
2 类 LSA(Router Link):只在有 DR/BDR 选举的多路访问网络中产生,点到点或帧中继等没 有 DR/BDR 选举的网络不产生 2 类;
3 类 LSA(Router Link):将区域内的 LSA 汇总和简化,并发往另一个区域,由 ABR 始发; 4 类 LSA(Router Link) :外部路由重分布进来后,由于 LSA 的 Router-id 还是 ASBR 的,这 个时候就需要由 ABR 告知非 ASBR 区域的路由器一条 LSA,怎样到达 ASBR 的 Router-id,由 ABR 始发;
5 类 LSA(Router Link):从外部路由重分布进 OSPF,携带了 ASBR 的 Router-id,会在所有 ospf 区域中传递,任何路由器都不能更改它的 router-id,由 ASBR 始发;
7 类 LSA(Router Link):NSSA 区域允许有 ASBR 存在,在把外部路由重分布进 NSSA 区域后,将产生 7 类 LSA,7 类只会在 NSSA 区域中传递,当要传递到其他区域时,ABR 将把 7 类 LSA 转换成 5 类 LSA
OSPF 末节区域:
1.末节区域(stub area):不传递 5 类 LSA
2.完全末节区域(Totally stub area):不传递 3 类和 5 类,只通过一条默认路由
3.NSSA:同末节区域,但可以存在 ASBR
4.Totally NSSA:同完全末节区域,但可以存在 ASBR
OSPF cost 计算方式: 100 000 000 bit(分母)/ 接口带宽(分子)= cost
100M COST 是 1 10M COST 是 10 1.544 串口 COST 是 64
实验目的:深刻理解OSPF LSA和stub区域
需求一:见图一,依照上面的拓扑,完成配置,在 R1 上观察是否有 1 类、2 类、3 类 LSA,识别 3 种 LSA 会在哪里传递,并且都是由哪些设备产生的;
需求二:见图一,在 R4 上将 172.16.0.0 等路由 network 进 EIGRP 进程,关闭自动汇总,并且 重分布进 OSPF 中,再次在 R1 上观察多了哪几种 LSA,并且指出这些 LSA 是由哪些路由器产 生的,去到 R3 上观察,与 R1 比较,它少了哪些 LSA,为什么?
需求三:见图二,将 Area 10 变为 NSSA 区域,然后将 EIGRP 路由重分布进 OSPF,观察 172.16.0.0 的路由是否属于 7 类 LSA,再去观察当 172.16.0.0 传递到 backbone 区域后,是否 变为 5 类 LSA;
需求四:见图三,改变拓扑,R4 与 R1 直接相连,R4 将 172.16.0.0 等网段 network 进 EIGRP 进程并且重分布到 OSPF 中,去 R3 上验证可以收到 5 类的 LSA,在 R2 和 R3 上将 Area 10 配置为末节区域,再次观察是否有 5 类路由,是否多了一条区域间的默认路由;
需求五:将区域 Area 10 完全末节区域,在 R3 的 stub 命令后面添加 no-summary(area 10 stub no-summary),过滤掉 3 类,使 5 类和 3 类 LSA 都无法进入该区域;
需求一:
一类LSA:R1 R2都产生,二类LSA:R2产生,因为是DR
三类LSA:R2产生,R2相当于ABR路由器
一类,二类LSA,只在area 0区域传递,三类LSA是跨越区域传递
需求二:
R1多了4类与5类LSA。4类LSA是R2产生的,也就是ABR路由器,告诉其他区域ASBR在哪里,而5类LSA是R4产生的,也就是ASBR路由器。
与R1相比,R3没有4类LSA。因为R3通过1类2类LSA知道ASBR怎么达到
需求三:
需求四:
需求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