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3)]需求(业务需求)定义
1、问题分析
1.1在问题定义上达成共识
元素 | 说明 |
---|---|
问题ID | 问题分类标识 |
问题 | 描述存在的问题 |
影响 | 该问题影响的部门或个体 |
结果 | 影响的情况 |
解决方案 | 建议方案及优点 |
1.2理解根本原因,寻找问题本源
鱼骨图(定性分析):选择问题→头脑风暴→确定问题的类型→分配原因;
帕累托分析(定量分析):利用鱼骨图的结果和相关原因,确定并集中于主要的问题领域(因与果);
1.3确定相关人员和用户
干系人/涉众(Stakeholder):
用户:直接使用系统的人,实际上也属于涉众;
1.4定义解决方案的界限
1.4.1环境描述
顾客需要买东西时会打电话(或其他方式)给公司销售人员,公司销售人员根据供应商的促销数据向顾客报价,并根据当前库存情况确定能否响应用户订单;如果顾客接受该价格,并且有足够的库存,销售人员会认为用户的订单是有效订单;
信用人员将顾客的历史交易数据以及信用卡的情况决定接受该订单是否是安全的,然后就结果返回给销售人员;
如果审核结果表明订单是安全的,销售人员将会记录订单;
进行下一步工作.
1.4.2采用3号边界
这时系统仅实现订单记录,意味着用户必须手动完成接受订单的工作,信用检查的功能也不在本系统中实现,系统只起到一种电子化的工作。
问题是:我要是用户,付给你的钱可以很少。
1.4.3采用2号边界
系统不仅实现订 单记录,还会将该顾客的历史交易记录、提供信用卡检查。
1.4.4采用1号边界
系统还将实现订单接受的自动化,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呼叫中心,或者通过WEB服务网站。
1.5确定问题解决方案上的约束
边界的选择和用户的投入(资金),进度,需求有关。开发商往往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由用户来确定比较好。但作为开发商重要的是能够将不同的边界说清楚。
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大型项目还是中小型项目,选择哪个边界不重要,重要的是边界都在哪里.不同的边界要做什么事情需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