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划分及LSA的种类

区域划分及LSA的种类
OSPF中的区域
思想:减少参与链路状态交换的路由器群组规模
方法:多区域技术
区域划分:把网络分成较小的块或区域

内部路由器:所有接口都在同一区域 如R 3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接口属于不同的区域 如R1,R2,R4,R5
骨干路由器:所有的ABR和骨干区域中的内部路由器
AS边界路由器(ASBR):与其它AS相连,引入其他路由协议的路由器
同一区域内的路由器交换所有信息,而对同一AS中其他区域的路由器隐藏它的详细拓扑结构

配置主机的IP,子网掩码以及网关。
路由器的接口的IP
Interface 接口 //进入接口
Ip add IP地址 子网掩码 //配置IP
配置ospf协议

display ospf lsdb //查看连接状态数据库
区域划分及LSA的种类
Type:类型(5种)(Router、Network、Summary Network、Summary ASBR、AS External)
LinkState ID:链路状态标识符
AdvRouter:发布该lsa的路由器的router id
Age:lsa已经存在的时间 单位为秒(最大时间为3600s 更新时间为1800s)
Len:lsa的长度
Sequence:lsa的生成***包含同一内容的lsa独立编号
Metric:发布路由器到发布网段的花销
区域划分及LSA的种类

Options:表明发布路由器的身份
Link count:表明接入网段的个数 3表示为3个网段 (Link count下面为各个网段的详细说明)
其中type表示为交换机接口的连接类型
TransNet表示该网络接入了多台路由器
StubN et表示该网段只接入了一台路由器

Router-LSA链路(类型1)
区域划分及LSA的种类

Network-LSA链路(类型2)
区域划分及LSA的种类

Summary-LSA链路(类型3)
ABR产生的所连区域内到网络的汇总链路,向骨干通告骨干区汇总后得到的网络的链路,向非骨干区域通告
区域划分及LSA的种类
OSPF协议路由的计算
域内路由计算
SPF算法 (Dijkstra)
a.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即S={v},v的距离为0。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即U={其余顶点},若v与U中顶点u有边,则<u,v>正常有权值,若u不是v的出边邻接点,则<u,v>权值为∞。

b.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

c.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的距离(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修改后的距离值的顶点k的距离加上边上的权。

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例如:
区域划分及LSA的种类区域划分及LSA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