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如何?2020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疫情对保健品行业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保健品行业因销路受阻等原因,让保健品行业在2020年初面临严峻挑战。2019年,“百日行动”等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引发保健用品行业的连锁反应,诸多保健食品龙头企业的业绩受到影响。疫情过后,人们的健康意识将会得以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产业也将迎来值得期待的市场需求前景。
疫情之后,将是健康产业加速发展的窗口时期。再加上从国家到地方,都把中医药纳入到抗击疫情的规划当中,因此,疫情中后期或是疫情刚过去后,膳食补充剂类产品、尤其是增强免疫力的产品会有很大市场需求。截至2019年底,增强免疫力功能声称的保健食品约有5000多种,在所有保健食品中数量排名第1位,配方含有中药的产品约占2/3。但是,这类产品创新少、雷同多,企业需要在产品创新、研发上下工夫,生产出更好的产品。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所以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在当今的社会中,也正在逐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滋补品是补充人体所缺乏的营养物质,提高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症之物品。因为身体缺乏某种必需物质后容易患病或引起身体虚弱,进用滋补品后,补足能力,可以使疾病康复。常用的补品有人参、鹿茸、海参、蜂乳、蜂蜜、蛤士蟆、龙眼肉、阿胶、银耳、燕窝、西洋参、鳖等。
滋补保健是指用具有滋阴补血作用的药物治疗阴虚证、血虚证的治法,如滋补肾阴、滋补肝血等,保持和增进人们的心身健康。包括预防由工作、生活、环境等引起的各种精神病或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各种躯体疾病的发生。
保健用品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工作强度的上升,“亚健康”几乎成了常态,为了维持良好状态,滋补保健品消费开始成为固定支出。滋补保健品销售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主要跟着春节、中秋等节日走。这说明现在滋补保健品消费还有明显的人情消费特点。现在选择滋补保健品进行自我保健的人越来越多,且年龄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中国购买滋补保健品的消费者年龄在36岁以上的占六成左右,而受教育程度与购买行为的关联不大。就消费动机而言,中老年群体主要是自己服用,中青年消费者购买目的除了自己服用外,还有馈赠亲友。
尽管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取得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国民对滋补保健品的需求空间巨大。未来10年,我国滋补保健品的渗透率将沿着“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老龄人群向中青年人群”的方向逐级演进。
按照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到2018年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现阶段中国在保健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欧美国家平均消费中,保健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25%以上,中国不到5%,而随着2016年10月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十三五”期间食品药品政策革新,“大健康”这一老概念被赋予了新内涵,由大健康产品转变为“大健康产业”“大健康理念”“大健康格局”,保健品也被推上高潮。由此可见,中国营养保健品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保健品行业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工作强度的上升,“亚健康”几乎成了常态,为了维持良好状态,滋补保健品消费开始成为固定支出。滋补保健品销售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主要跟着春节、中秋等节日走。这说明现在滋补保健品消费还有明显的人情消费特点。现在选择滋补保健品进行自我保健的人越来越多,且年龄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民购买力快速增长,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随之增长,国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滋补保健也因此迎来了爆发期。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保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统计数据显示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滋补保健行业市场规模达2626.73亿元,较2017年的2161.99亿元同比增长21.49%,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17.6%。
2016-2018年我国滋补保健行业发展现状
一、滋补保健行业市场规模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我国滋补保健行业市场规模达2626.73亿元,较2017年的2161.99亿元同比增长21.49%,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17.6%。
图表:2014-2018年中国滋补保健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二、滋补保健行业产品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工作强度的上升,“亚健康”几乎成了常态,为了维持良好状态,滋补保健品消费开始成为固定支出。滋补保健品销售有明显的淡旺季,旺季主要跟着春节、中秋等节日走。这说明现在滋补保健品消费还有明显的人情消费特点。现在选择滋补保健品进行自我保健的人越来越多,且年龄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中国购买滋补保健品的消费者年龄在36岁以上的占六成左右,而受教育程度与购买行为的关联不大。就消费动机而言,中老年群体主要是自己服用,中青年消费者购买目的除了自己服用外,还有馈赠亲友。
尽管我国国民营养健康状况取得明显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国民对滋补保健品的需求空间巨大。未来10年,我国滋补保健品的渗透率将沿着“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老龄人群向中青年人群”的方向逐级演进。
按照我国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到2018年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现阶段中国在保健品方面的消费支出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欧美国家平均消费中,保健品的消费占总支出的25%以上,中国不到5%,而随着2016年10月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以及“十三五”期间食品药品政策革新,“大健康”这一老概念被赋予了新内涵,由大健康产品转变为“大健康产业”“大健康理念”“大健康格局”,保健品也被推上高潮。由此可见,中国营养保健品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滋补保健行业消费市场现状
目前正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拐点时期,滋补保健行业正逐步走出以往靠宣传换销量的套路,走向靠产品、技术取胜的新阶段,将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消费升级浪潮中最受益的行业之一。
图表:2014-2018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实际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保健食品渗透率和人均消费量的提升,保健食品的销售渠道逐步向非直销的药店、商超、专卖店延伸,此外随着消费者结构和习惯的变化,电商渠道将是未来滋补保健品市场争夺的焦点。对此,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保健用品行业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欲了解关于中国保健用品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保健用品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