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网易智能

为你解读AI领域大公司大事件,新观点新应用


CBinsights | 选自

赵赛坡 | 编译&点评


目前无法考证 BAT 的提法到底是谁的创造,尽管百度过去几年从品牌到市值都大幅下滑,但 BAT 的说法至少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核心产品里,腾讯仅微信就拥有10亿用户;百度是中文互联网领域最大的搜索公司;阿里巴巴几乎就是中文电子商务的代名词。


然而就像扎克伯格无法回答美参议员提出的所谓「FB 的竞争对手是谁」一样,中国的 BAT 们也早已越过一个个边界,从城市管理(智慧城市)到交通(自动驾驶)再到医院(智慧医疗),BAT 的一系列举措都改变了过去对于互联网公司只专注线上资源的认知。


另一方面,BAT 同时也在疯狂地挖掘全球范围内的人才,阿里巴巴内部曾有一个专门挖掘美国高校教授的小组,其目的是以各种利益诱惑,让这些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进入阿里巴巴体系,甚至加入阿里巴巴。


根据一份美国劳工部提供的数字,针对非移民的机器学习员工,百度美国分公司开出了基本年薪13万到17.5万,相比之下,硅谷巨头 Google 几乎同等级工程师的年薪只有11万美元。


而这些海外的工程师、学者们所要面对的,几乎也是和其他全球互联网巨头同样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如今,BAT 们都有了类 Echo 的智能音箱,都在将机器学习纳入到广告、信息流之中,也同样都通过云计算的模式将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售卖给开发者和创业公司。


更重要的一点,在中国政府将人工智能发展纳入重点发展战略后,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使得 BAT 的人工智能发展带上不少政治特色。在2017年四季度,中国科技部确定了一系列人工智能重点发展里哦年关于,其中就有 BAT 三家:


百度:自动驾驶,其产品是阿波罗平台;


腾讯:智慧医疗,其产品是腾讯觅影;


阿里巴巴:智慧城市,其产品是阿里云的城市大脑。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BAT入局


百度的官方宣传稿经常会提及百度是「布局人工智能最早的公司之一」,这句话其实没有多少夸大之嫌。2014年,百度将吴恩达招致麾下,由此启动了百度人工智能的探险。


其不说这个探险到底有多少纯研究的成本,至少对比 Google,百度已经开始向华尔街传达一个信息:百度不是所谓中国的「Google」,而是一个人工智能公司。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另一个时间表里,百度也先于腾讯和阿里巴巴谈及人工智能。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以2017年为例,百度研发投入较上一年增加了 29 亿人民币至 129 亿人民币,这些投入被认为广泛用于中国和海外(主要是硅谷)的人工智能研究之中。其 2017 年财报里也表示:「我们积极争取工程人才,帮助我们应对诸如中文处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等挑战。」


阿里巴巴直到 2016 年启动城市大脑才开始在财报中提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其核心产品城市大脑已经走出中国,正式落地马来西亚吉隆坡。


另外,上月《南华早报》也独家披露了阿里巴巴的自动驾驶研究。但在一年前的财报会议上还持怀疑态度。


腾讯则在 2016 年四季度财报上表示「人工智能已经融入到腾讯产品中」。腾讯总裁刘炽平评价:「我们将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核心技术,并贯穿在腾讯不同的产品之中」。


 BAT 的 AI 投资


公开资料显示,自 2014 年以来,BAT 围绕人工智能的投资(包括软件和硬件)高达 39 次。其中,腾讯投资最多,但百度的投资组合更多元化,比如百度投资了 11 个不同品类的公司,包括媒体、健康、人工智能芯片以及广告。


而汽车则是三家巨头共同看好的方向。腾讯已经在蔚来汽车上投了很多钱,同时该公司也在最近拿到了北京市的自动驾驶路测牌照;阿里巴巴投资了以色列创业公司 Nexar,该公司聚焦的车联网。


下图是 BAT 的投资领域,可见汽车领域的投资是多么重要。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这些投资中,发生在美国创业公司里的就占了 44%。与之相对,美国互联网巨头们,只有 Google 在过去几年投资了一家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出门问问。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而腾讯在美国地区有非常多的投资布局,共有 12 笔交易,包括和百度旗下风险资本公投投资的药物发现公司 Atomvise,该公司将深度学习应用到药物发现之中。


2017 年,通过投资 Elemet AI,腾讯也加入到加拿大战场,该公司是深度学习资深研究者 Yoshua Bengio 参与创建的公司。


股权投资之外,腾讯还利用 AI 孵化器来筛选创业公司,不过目前在美国只有 Tvison Insights 这家公司,其他都位于中国。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与之相比,阿里巴巴则活跃于以色列。2015 年投资了网络安全创业公司 ThetaRay,2016 年投资了电商搜索引擎 Twiggle,2018 年则投资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联网公司 Nexar。


2017 年 10 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达摩院,重点研究领域中,就包括人工智能。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作为达摩院七个研究中心之一,其核心成员就来自阿里早先收购的一家计算机视觉公司 Visualead。


 BAT 的 AI 专利路线图


2017 年 11 月,百度发布了第一款智能音箱渡鸦raven-H。这个智能音箱搭载了百度的 DuerOS 对话操作系统,其硬件设计则来自百度 2017 年初收购的一个硬件公司渡鸦。


CBinsights 发现,百度在日本申请了关于语音交互的专利。该公司在日本和韩国同时申请了使用声纹登陆专利,其技术支持语义识别和深度学习。


大公司在不同国家同时申请专利是非常常见的,也因此,百度在日本的这些专利,也可以理解为百度在日本推进相关产品的重要技术保障,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百度的人工智能产品规划。


百度还在日本申请了一个名为「人工智能和终端设备的人机交互方法」专利,看起来,这个专利就被应用到百度最近发布的「小度在家」里。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该专利已在 2015 年已在中国完成申请,2016 年也完成了美国和欧洲地区的申请,在 2017 年实现日本韩国的申请之后,也凸显出百度对于日本、韩国市场的重视。


阿里巴巴也有自己的音箱。2017 年 7 月,阿里巴巴发布「天猫精灵」,这是一个与 Echo 类似的产品,根据天猫精灵研发团队的说法,这个产品已经实现了 200 万的销量。


其语音相关的专利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声纹识别技术。用户可以使用 ALiGenie (天猫精灵的对话操作系统)通过语音进行购物和支付,并使用独特的语音签名作为身份验证的一种形式。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腾讯也在近期加入到语音交互的争夺,当然对于腾讯来说,其核心产品,还是如何整合微信。腾讯发布的听听音箱,主打的功能就是可以用语音发送微信消息。


不过,腾讯在美国还是申请了一系列围绕语音交互的专利,包括语音处理等。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而在人脸识别领域,腾讯申请了不少的专利。如下图,这是一个基于 3D 的人脸识别系统专利。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公开资料显示,腾讯旗下的优图实验室对于腾讯产品里的图像和面部识别提供技术支持,包括腾讯的 QQ 空间。


目前,腾讯已经开放了优图的相关技术,从开发者到普通用户,都可以使用。大客户方面,腾讯与中国联通以及微众银行合作了客户人脸识别系统。


下图是阿里巴巴一个典型的面部识别验证专利。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虽然 BAT 都看中了汽车,但似乎只有百度在「专心」做这件事,这从百度围绕汽车的专利中可见一斑。仅以美国为例,百度围绕自动驾驶的专利申请至少有 15 个。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下图这个专利,是百度基于机器学习让汽车自动运转的系统。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BAT 的 AI 落地案例


在得到科技部的官方认可后,BAT 三家的人工智能落地实践也逐渐明朗。


2017 年 4 月,百度推出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阿波罗。


和其他开源平台一样,百度希望打造了一个依托百度的人工智能生态,不同的企业、开发者能参与其中,最终形成所谓「汽车界的 Android」,这样也能进一步降低后续开发者的进入门槛。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阿波罗平台的合作伙伴已经超过 95 个,而去年 Lyft 宣布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计划,截至目前,只有 10 个合作伙伴。关于阿波罗的几个要点:


百度计划在 2018 年年底之前能在加州部分道路上推出自动驾驶运营车辆;


百度和奇瑞将在 2020 年前推出 L3 自动驾驶汽车;


百度和微软合作,在海外地区使用 Azure 云来处理阿波罗平台的海量数据;


今年 1月,百度成立了阿波罗东南亚基金,旨在投资新加坡的自动驾驶汽车;


下图也显示了百度众多合作伙伴们在财报会议上所提及到的合作细节: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阿里巴巴则希望将城市作为人工智能落地的试验场。城市大脑是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的核心产品。其核心是数据,比如通过分析来自城市摄像头的海量数据,能否带来交通决策、城市规划决策的新变化。


因此,目前城市大脑几乎所有的落地实践都是围绕交通。阿里巴巴和英伟达合作,推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城市服务视频平台。


阿里巴巴同时还计算机视觉领域不断加大投资,最新的一笔投资,是参与商汤科技的 6 亿美元融资,双方也将在产品层面展开深度合作。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腾讯的发力点则是医疗。下图是腾讯过去三年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


目前有超过 3 万家医院拥有微信公众号,其中 60% 的医院可以允许用户通过微信来挂号,有超过 2000 家医院支持用微信支付。


上月,腾讯与来自英国的医疗创业公司 Babylon 达成合作,Babylon 在虚拟医疗助理开发中拥有丰富经验,因此,微信未来将聊天机器人整合到医疗产品中,换句话说,未来可以直接在微信里获得诊断和反馈。


腾讯参与了碳云智能早先的一笔高达 1.54 亿美元的融资,这是腾讯目前在医疗领域花费最大的一笔钱是投资碳云智能。碳云智能是华大基因前创始人之一的王俊的新项目,根据该公司官网介绍,碳云智能希望建立一个健康大数据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这些数据,帮助人们做健康管理。


除了这些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的投资,腾讯内部也孵化了腾讯觅影。这个项目在 2017 年正式问世,向医疗机构提供人工智能协助诊断各种类型的癌症,还使用 AI 来帮助医院分析和管理健康记录。 目前,腾讯觅影更多还是停留在「研究」阶段,并没有看到直接商业化的迹象。


而在将人工智能应用到药物发现的领域,2018 年腾讯已经参与了两项投资:和百度风险资本合作投资了加州的 Atomwise 公司;和 Google 、红杉中国一起投资了晶泰科技(Xtalpi)。


 写在最后


这可能是人工智能发展最好的时代,也一定是中国科技公司最野心勃勃的时代。


从 PC 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硅谷始终是先进技术、商业模式的代名词,但这一次,依托庞大的消费市场、海量的数据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中国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话语权正越来越大。


过去两年时间里,BAT 在国内不同领域加快推进 AI 落地实践,同时也紧锣密鼓地启动了海外战略,2018 年的 CES 期间,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开到了加州的城市道路上,3 月的 MWC 中,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被展现在全球媒体面前。


对于 BAT 们而言,2018 年以及以后的海外市场将变得更复杂,越演越烈的中美贸易战或许还将持续影响中美科技行业的交流发展,欧盟也将在本月正式实施有史以来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政策,所有这些挑战,伴随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以及 AI 的发展路线,成为人工智能,尤其是中国人工智能定义未来的开始。


译者介绍:赵赛坡,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经济之声《财经名人堂》特约评论员,专栏作家。


网易智能

聚焦AI 读懂下一个大时代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

加入社群


AI社群(AI专家群、AI黑板报)火热招募中,欢迎对AI感兴趣的小伙伴,添加小助手微信 kaiwu_club,说明身份即可加入。


往期精华


人物专访  沈向洋 | 于尔根 | 洪小文 | 李德毅 | 尤瓦尔 | 哈萨比斯 | 宋继强 | 杨强 | 余凯 | 邓志东 | 芮勇 | 戴文渊 | 石博盟 | 韦东 | 黄学东


行业特稿  抢滩智能音箱(上) | 抢滩智能音箱(下) | 自动驾驶行业素描(上) | 自动驾驶行业素描(下) | 机器翻译技术与应用


重磅报告  麦肯锡(二) | AlphaBeta & ABC | 埃森哲 |  英国政府 | Internet Society | Forrester | VertoAnalytics 麦肯锡(一) | 苹果公司 | 耶鲁大学 

揭开 BAT 的人工智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