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清华特奖又上“最强大脑”!这位90后学神去一线抗疫的理由是……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众多志愿者默默坚守在岗位
以“星星之火”
照亮了疫情阴霾下的天空
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的抗疫一线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刘梦旸
就是其中之一
上阵父子兵,并肩战疫情
“我要做志愿者!”
2月14日一大早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某社区的
疫情防控工作站
来了一位主动请缨的年轻小伙
“我叫刘梦旸,是一名党员
也是清华大学的在读研究生
希望能够在咱们社区做志愿者
我对社区很熟悉
现在人手紧缺,请求派我到一线!”
疫情防控工作中(中间:刘梦旸)
“你还是学生
父母同意你来做志愿者吗?”
工作人员关切地询问道
“同意!因为我父亲是民警
他一直都在抗疫一线。”
刘梦旸回答
为社区里的老人家送物资上门
在核实相关情况后
从当天下午开始
他就投入到了志愿者的工作中
红安县紧临着武汉
刘梦旸所负责的社区范围内
有大型商超、中小学、幼儿园等
4000多户居民共计13000余人
人员密度大
做志愿者以来
他平均每天要工作4个小时以上
是社区里面唯一一个
需要穿着防护服进行工作的岗位
截图来源:红安新闻
给病人开出行证明
购买急需的医疗物资
为老人家搬运米面上楼
耐心给群众讲解政策
刘梦旸每天需要做的工作繁多且琐碎
很多时候一天跑下来脚底酸痛
口罩、衣服都滴出了汗水
但是第二天他依然充满热情
状态饱满地投入志愿服务
给铁丝网捆绑彩带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参加志愿者工作至今已半个多月
每天起早贪黑虽然辛苦
但是刘梦旸却觉得非常充实
居民们也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雪中值守在社区路口
每当收到大家的夸奖
刘梦旸都会腼腆地说:
“你们不要这样夸奖我
相比医护人员
我只是做了一点微末小事而已。”
虽身处疫区,仍坚持科研
寒假至今
除了服务志愿工作
刘梦旸还自律规划时间
保障科研时间不低于4小时
这期间
他完成了一篇会议论文的投稿
并展开了新研究课题的调研
撰写硕士毕业论文
刘梦旸的研究工作
聚焦于检索性能的评价
这也是信息检索领域
最重要和基础的研究问题之一
2019年
刘梦旸从答辩评选中脱颖而出
荣获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这是清华学子的最高荣誉
竞选现场多次被网友评为——
“一年一度的神仙打架”
刘梦旸特奖答辩现场
他还登上过《最强大脑》舞台
他觉得自己有义务分享自己的经历
来激励青年的成长
“如果他们因为我的鼓励而变得更好
哪怕只有一点点
我也深感荣幸与值得。”
《最强大脑》录制现场(左:刘梦旸)
除了科研
他自嘲是一名“北漂歌手”
热爱音乐的他
擅长小提琴、弹吉他
周末有空的时候
就会带上自己的设备
去鸟巢、街头演唱
愿做疫情防控中的星星之火
值得一提的是
1994年出生的刘梦旸
没参加过中考、高考
一路保送上清华!
作为2017级研究生
他曾获2019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西贝尔学者”荣誉称号
是清华大学“星空计划”第四期学员
来源:@刘梦旸
研究生阶段,他以第一作者身份
在WWW、KDD、SIGIR等
信息检索与数据挖掘顶会上发表论文
并曾获得SIGIR2018最佳短文提名奖
华为奖学金、西贝尔奖学金等
来源:@刘梦旸
他说:
“我的家乡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数不胜数
生于斯、长于斯
家乡养育了我,清华培养了我
在这特殊的时刻
我必须主动担当起来
能做一点,就多做一点。”
“愿做疫情防控中的‘星星之火’
与全国人民一起点燃
战胜疫情的‘燎原之势’!”
右一:刘梦旸
点亮“在看”
向优秀的90后学习!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校友会(ID:THUCS_alumni)、@清华大学、灼见(ID:penetratingview)、红安新闻,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精彩
编辑 | 柴可竹
校审 | 卢冠琼 江虹儒
值班编委 |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