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上一篇已经从化学成分角度介绍了和田玉的主要成分以及该成分引起的物理特性进行了论述。本篇将会继续把这个概念延伸开来,到翡翠、红蓝宝石、钻石、巴玉、阿富汗玉、戈壁玉、金丝玉、石英岩质玉等,从化学成分角度来分析其不同的特性,也为后续和田玉的真伪鉴别、等级划分提供科学依据。本篇主要论述一下几个问题:

  • 为什么和田玉被称为软玉?什么是硬玉?
  • 翡翠、宝石、其他那么多玉和和田玉的区别在哪里?
  • 石英岩质玉是个什么鬼?

为什么和田玉被称为软玉?什么是硬玉?

一般来说,莫氏硬度6.5是界限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软玉就是要“软”,这好像完全是废话,但实际上这确实是软玉的分类特性。

与软玉相对的是“硬玉”,莫氏硬度在6.5-7,而软玉在6-6.5,而宝石类被归入了“刚玉”,钻石由于其特殊特性,已经不能用“刚玉”来描述了。


翡翠、宝石、其他那么多玉和和田玉的区别在哪里?

玉石种类 莫氏硬度 密度g/cm3 折射率 主要成分 归类
和田玉 6-6.5 2.95 1.61 Ca2Mg5(Si4O11)2(OH)2 软玉
翡翠 6.5-7 3.33 1.66 NaAI(Si2O6) 硬玉
蛇纹石玉 2.5-6.0 2.57 1.565 (Mg,Fe,Ni)3Si2O5(OH)4 软玉
方解石 3 2.7 1.4-1.6 CaCO3 软玉
蓝田玉 3-4 2.6-2.9 1.5-1.6 方解石+蛇纹石 软玉
英岩质玉 7 2.65 1.54 SiO2 硬玉
红宝石 9 3.99 1.76-1.77 Al2O3 刚玉
蓝宝石 9 4.0-4.1 1.76-1.77 Al2O3 刚玉
钻石 10 5.8 2.417 C *

上表是就有代表性的玉石种类,其他的例如巴玉、阿富汗玉等主分成均属于方解石类,碳酸钙,熟悉不?石灰……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其实不需要细分这么多,如果你去买和田玉,价格万元以下,老板直接甩给你个体积差不多的红蓝宝石、钻石或者翡翠,我觉得你就不要跟他较真了,赶紧收起来付钱走吧,千万不要傻乎乎地在那里抱怨,说什么这不是和田玉。当然,你首先得确认那是钻石或者红蓝宝石而不是玻璃什么的。

你最要区分的,就是那个石英岩质玉、方解石以及蛇纹石玉(表中加粗倾斜的那几个),因为从感官上,尤其是对于接触和田玉不多的人而言,这三个是最具有迷惑性的。其实,石英岩质玉因为结构成分差很远,是很容易被仪器识别出来,但是蛇纹石玉的结构就比较接近,迷惑性很强,虽然不是很直接,但是通过仪器找准观察点,还是可以瞬间判断出来的。这种科学方法当然是要放到后面来讲述的,要不然各位看到这里都奔新疆去,后面就没人看了。

如果有人硬要说我连石灰、红蓝宝石、钻石都分不清,咋办?不要紧,在最后介绍仪器法的时候,所有这些你都不需要认识就都能识别,这才是我写这些的目的。


石英岩质玉是个什么鬼?

石英岩质玉,可以这么说,和二氧化硅石头、石英玻璃是孪生兄弟。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目前,新疆有一大类的戈壁玉(金丝玉),就是石英岩质玉,千万不要听见是新疆产的玉,都当做了和田玉,同样外观大小和差不多的感官质地,两者的价值差了几十倍……废话,当然是和田玉贵。更关键的是,你把一个二氧化硅石头买回去当和田玉,估计不好交差。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现在揭晓上篇的答案:

这块是“石英岩质玉”,主成分SiO2,石头: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这串手串是真的和田白玉,注意后面的鉴定证书(当然,我们自己也用设备鉴定过无误),不要认小石头上黄黄的东西是什么脏东西,实际上那是玉石在水里浸泡后形成的Fe2O3的颜色。有些人专门把白玉泡在Fe2O3水里形成这个“瑕疵”,为了证明这是籽料(水中的玉石):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这个,同样的“石英岩质玉”,黄色是人为做上去的: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这个吊牌,虽然穿了绳子,依然是“石英岩质玉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一些新品的鉴赏

惯例,本章的图片有真有假,根据上面经验,穿绳具有迷惑性

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和田玉---第二篇

答案下一篇揭晓,并且下一篇将会撕开仪器检测的口子,从理论上证明为什么仪器可以做到准确无误的判别。关于和田玉定级和价值体系的问题……先讲完了真伪判别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