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 | 双十一,你所不知道的银行科技人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家守望在屏幕前准备狂买的时候,一群IT同事正在殚精竭虑的保障着各大平台的稳定,从淘宝天猫到京东苏宁,从支付宝到各大银行渠道,从通信链路到带宽运营等都有保障同事的身影。
往年我也是这其中的一份子,不过是银行渠道这块的,深知里面的紧张感觉,一般为了筹备阿里这个购物狂欢节,整个金融圈都会忙起来,各大银行都要提前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展开系统压力测试,提升系统处理能力,以免支付通道受阻,其中有我所在的手机银行项目组、电子网银项目组、支付组等等,而支付组更是首当其冲。
还记得15年的双十一,支付处理能力的并发TPS峰值只有800,16年就已经5000,17年就已经到一万多了,今年想必又有更大的提升(当然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平时平均也就100左右,最好的是实现云资源的动态调配),从而给用户更流畅的支付体验。很多非技术专业的同学对这些可能没感觉,这里简单科普一下几个概念:
何为并发:当多个用户同时向系统发出个性化服务请求时(购买商品),系统应对每位用户作出及时响应,这对网络的性能和系统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何为TPS:一个表达系统处理能力的性能指标,每秒处理的消息数(Transaction Per Second)。
如何提升并发处理能力:一个真正能抗超高并发的金融系统,必然由系统中每个组件优化而成。让每个组件发挥最大威力,并对系统充分解耦,才能做出可靠的平台。应对超高并发,最重要两个技术:“缓存-Cache”和”异步化-队列”。
经过不懈努力,虽然总体和支付宝的技术还相差甚远(2009年支付宝峰值400笔/秒,2016年支付宝双11支付峰值达到12万笔/秒,2017年是32.5万笔/秒交易),但银行技术人默默付出的画面依然清晰可见。
做过银行技术的朋友应该都有感觉,某个项目虽然看起来很多人,其实主要负责的也就一两个,尤其电子渠道,大多是外包驱动,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人白天黑夜轮轴转,而管理的系统牵扯面较广服务的在线用户也是千万级别,所以这里面的压力和责任可见一斑。
与BAT相比,虽然银行科技人还有很多路要走,如数据库的容器化部署、应用的云资源调配以及微服务化等等,虽然今年不用亲自参与双十一的保障,但是作为曾经的一份子,还是要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在接触到了更多的银行系统维护信息后,发现这真的是一群可敬的人,为了给用户提供7x24小时的服务,他们基本都是后半夜在给系统变更升级维护:
而且这还是平时的情况哦,双十一又会有很多人会通宵盯着屏幕的异常指标吧,作为用户向你们道一句:银行科技人,你们幸苦了!
参考:
百度图片
**** “双十一”高并发应对解决之道
互联网金融发展
FinTech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