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日记—《人生算法》读后感—20200831

个人日记—《人生算法》读后感—20200831

前几天读完了喻老师的《人生算法》这本书,这把书讲思维训练的,个人感觉道理很深刻,但是落到实践有些无从下手,需要反复思考才能,斟酌与品位才能体会。
个人日记—《人生算法》读后感—20200831

(1)随机
这要从与喻老师的问题说起,假设有一天,你到大连的海边,倒了一杯水在大海里,那么过了5年,请问在美国旧金山海边,有多少会出现在你在旧金山的这个水杯里呢?答案是1000个水分子。
这不得不让人很惊讶,一杯水,经历了5年,中间距离已经超过上万公里,并且风吹日晒,蒸发中间怎么就能有1000个分子呢。
实际上,一杯水虽少,但是里面的水分子确实非常多,历经5年的大自然的“搅拌”,5年前你倒入深圳那杯水,就有可能有1000个分子在旧金山的杯子内。这个问题可能不是很常见,但是有种说法,猜你一定听过,就是自己呼吸进来的某口空气,许多年前就有可能经过某位伟人的身体,或者以前组成每位伟人身体的分子,就在自己身上这种说法。
这其实都是利用了随机,而如何得出自己杯子里的水分子数,算法也很简单,由于分子有随机运动的特性,所以自己杯子水分子:x/(1后面加25个零)=一杯水、地球上的水。
随机性让人又爱又恨,有随机性,我们才会憧憬去向往不期而遇的爱情,但也因为随机性,我们很难预测生活会发生什么变故。
就像买彩排一样,我们即希望彩排对每个人都是绝对公平的,有希望自己是那个“天选之人”。
(2)确定性
以前,听万老师讲过一个有意思的案例,实验人员给鸽子设计了一种食物投掷器,机器上面有拉杆,鸽子只要拉一下拉杆,就会有食物掉下来,结果是只有鸽子饿的时候,才会过来拉拉杆。后来实验人员改变了策略,改完随机掉下食物,结果鸽子上瘾,即使吃饱了,也会继续拉动拉杆,期待有食物掉下来。
个人日记—《人生算法》读后感—20200831

另外实验人员发现,鸽子在拉动拉杆之前,有了某种特定动作,比如梳理羽毛,用脚碰下鸟喙。好像鸽子变得“迷信”了。这么说可能有些抽象,在生活中,如果有看球赛之类的体育项目,就会发现有些运动员会,会做某些特定动作,就像迷信了一样,比如有些运动员只穿特定颜色的球衣,有些上场前做特定手势,据说有些棒球运动员,在上场前,有舔棒球棍的习惯。
个人日记—《人生算法》读后感—20200831

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确定性”,虽然我们知道这些是是完全不会影响到概率的,但是人们还是孜孜不倦。
总结,人们有时追随机,而有时追确定性,看似很多很多“迷信”的行为,如一切治病“跳大神”,确实人们追求确定性一种手段,虽然不一定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