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一些杂感
今天张罗了一天书的事情,整理大纲,修订内容,逐个目录进行修订,琐碎,繁杂,而且进度缓慢,这算是我把写书事情拖到现在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环境,如果父母在身边,他们随时有问题就会跑过来问我,在周末的日子里,这是在正常不过了,但是在我刚要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思绪就会被打断,我不忍破坏父母对于新事物的求知欲望,有时候还希望在我忙的时候让他们也能消遣消遣,于是我打开电视,给他们看《地球脉动》,我想他们是绝对找不到这样的片子的,因为是全英文字母,他们看起来有些吃力,我需要时不时给他们讲一讲。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一种对于时间的妥协。
父母出去锻炼了,孩子午睡前,吃饭后就可以陪陪她,如果你脑袋里有一个亟待解决的事情,但是同时又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陪孩子),这种情况下就会让人有些焦躁,因为平时陪孩子的时间少一些,在愧疚之外,真实的场景转化为了孩子愿意陪我,而不是我抽出时间陪她,晚上我和她在床上玩恐龙大战,她玩了一会出去就忘了回来,留着我在屋里孤零零的坐着。
在假期,在周末,家人都是慵懒的状态中时,我却要拿起电脑干些事情,总是有点和周末生活格格不入,有时候就特别怀念大学时代的自习室,可以毫无顾虑的在自习室里面坐一天,或者在办公室里坐一天,工作了,好像我们的去处只有咖啡店里。或者是出差的日子里,如果到了晚上就是我一个人的时间,我可以光着膀子在电脑前忙活到半夜,记得在泰国出差的时候,硬是逼着自己学习了窗口函数,曾经的学习笔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
我基本记得每一次加班的收获,可能解决了一类问题,可能在某些事情上有了较大的进展,我想从收益的角度来说,这算是衡量我加班的意义所在。有个同事在附近住,在工作基本忙完的时候,他可以在晚上11点才回去,有的时候我蛮羡慕这种状态,这种状态在10年前有过,晚上11点的时候还在路灯下漫步,那段历程从现在的结果来看,纯粹的让人怀念。
我的焦虑从何而来,我想来自于内心的焦虑。具体来说就是对于现状的焦虑,对于未来的担心。
思想转型:充分转型为devops,全面按照SRE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行为上的重大突破,落实运维开发的任务,年底前迈入智能化的门槛
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已经落后太多,但是行动力又不足,所以让人焦虑和担心,思想的转型尤其困难,脱离了舒适区之后的茫然和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变现结果而自我怀疑。我想这是我最近在焦虑的事情。
SRE,智能运维,这些总有逐步完善的那一天,我们的生活是否会更加美好,我觉得从工作状态上我们是被误导的。一方面完善的平台可能就不需要太多高精尖的专家了,而另一方面资历可能仅仅在于某一个领域,可能仅仅是曾经热门领域,在新环境和挑战下,我们的优势未必比新人要大。
这就好比你好容易赶上了一班地铁,却发现这是区间车,我们需要重新出发,对于未来的挑战,有两点值得推荐,选择的重要性还有坚持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