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之磁盘管理详细版
磁盘管理
硬盘接口方式
FC-AL接口主要应用于任务级的关键数据的大容量实时存储。可以满足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扩展性的存储需要。
SCSI接口主要应用于商业级的关键数据的大容量存储。
SAS接口是个全才,可以支持SAS和SATA磁盘,很方便地满足不同性价比的、存储需求,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和高扩展性的解决方案,因而被业界公认为取代并行SCSI的不二之选。
SATA接口主要应用于非关键数据的大容量存储,近线存储和非关键性应用
(如替代以前使用磁带的数据备份)。
PATA(俗称IDE)接口已基本淘汰。
磁盘分区
SCSI启动器最多15个分区
IDE驱动器最多63个分区
1.分区
一般1-4主分区,5-6逻辑分区
实验环境:centos虚拟机
先给虚拟机添加一个需要大小的硬盘
使用 fdisk -l 查看硬盘分区情况
fdisk /dev/sdc 让sdc硬盘进入分区模式,m查看帮助
常用命令:
m | 打印帮助菜单 | p | 查看分区列表 |
---|---|---|---|
n | 新建一个分区 | d | 删除一个分区 |
q | 不保存退出 | w | 保存后退出 |
输入n 新建分区
p 为主分区,e为扩展分区,l为逻辑分区,上图默认主分区
起始扇区一行直接回车,使用默认值
设置扇区大小为1G
逻辑分区是要先创建扩展分区才能新建的
上面已经创建了一个主分区,接下来我们可以把剩下的磁盘划为扩展分区
起始扇区和扇区大小使用默认值,直接回车
接下来创建逻辑分区,选择 l (逻辑分区),设置扇区大小为2G
使用 p 参数查看分区情况:
设置完成后使用 w 保存退出,如果不想保存就使用q参数
使用 fdisk -l 再次查看磁盘分区情况
2.格式化
设置好上面的步骤后,需要格式化分区,但有可能因为Linux没有把分区信息读取到内核中所以找不到分区,需要使用partprobe,让内核重新读取分区信息。
前面创建的1G主分区,我们现在还不能使用,需要格式化后才能进行数据的存储
Linux系统下的文件类型
可以使用输入mkfs.后按TAB键查看支持文件类型
使用命令:
mkfs.ext3 /dev/sdc1 或者 mkfs -t ext3 /dev/sdc1
作用:格式化/dev/sdc1分区,文件类型为ext3
3.挂载
格式化完成后还需要挂载。Linux一切皆文件,我们要写入数据文件时,需要在分区与分区之间建立联系,这个联系就是一个目录,建立联系的过程叫做挂载。
media 和 mnt 这两个目录为默认的挂载点目录,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新建目录作为挂载点目录。
临时挂载
将sdc1挂载到mnt目录下:
使用 mount 可以查看分区挂载信息
也可以使用 df -h 查看磁盘信息(文件大小、已经使用的分区大小等)
永久挂载
首先使用blkid 查看分区的UUID编号,选择要挂载的分区的UUID复制,后面会用到
使用vi或者vim 编辑 /etc/fstab,进入后按 i 可编辑,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格式要正确,可以不对齐。
UUID 后面的是挂载目录,xfs是文件系统类型,第一个0表示不备份,第二个0表示不检查。
按ESC 后 输入:wq 保存后退出
关机重启后使用 mount 才可以看到更改后的挂载分区信息
挂载后多出来的 lost+found 目录,是一个特殊目录,用来存放文件系统错误导致文件丢失的目录,但不是每个文件系统都有这个目录,ext2、ext3有,其他没有。
磁盘管理之LVM
创建物理卷
pvcreat /dev/sdd
查看物理卷
pvdisplay /dev/sdd
创建卷组
vgcreate 卷组名 /dev/sdd
创建逻辑卷
lvcreate -L 1G -n 逻辑卷名称 卷组名称
查看逻辑卷
lvs
逻辑卷上创建文件系统
mkfs.文件系统类型 /dev/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
逻辑卷文件系统挂载
临时:mount /dev/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 /挂载目录
永久:可以在上文的配置文件中修改
echo ‘/dev卷组名称/逻辑卷名称 /挂载目录 文件系统类型 defaultes 0 0’ >>/etc/fstab
查看文件系统挂载情况
重启虚拟机后输入 mount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