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管理|linux
前言:管理磁盘是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此次将从磁盘的分区和格式化操作等方面,学习在linux系统中的磁盘和管理技术。除此之外,文件系统也是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磁盘与文件系统:
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中也采用了类似磁带的装置,比较常用的一种叫磁盘,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的密封盒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磁盘表面划伤,导致数据丢失。
文件系统:曾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形的密封盒子里。有了磁盘之后,人们使用计算机就方便多了,不但可以把数据处理结果存放在磁盘中,还可以把很多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存储到磁盘中,这样这些数据可以反复使用,避免了重复劳动。可是不久之后,人们又发现了另一个问题:人们要存储到磁盘上的内容越来越多,众多的信息存储在一起,很不方便。这样就导致了文件系统的产生。
只有低格才对磁盘有很大的伤害,其它的读写是不要紧的。
在linux服务器中,当现有磁盘的分区规划不能满足要求(例如,根分区的剩余空间过少,无法继续安装新的系统程序)时,就需要对硬盘中的分区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有时候还需要添加新的硬盘设备来扩展存储空间。
实现上述操作需要用到fdisk磁盘及分区管理工具,fdisk是大多数linux系统中自带的基本工具之一。
fdisk命令
fdisk命令用于观察硬盘实体使用情况,也可对硬盘分区。它采用传统的问答式界面,而非类似DOS fdisk的cfdisk互动式操作界面,因此在使用上较为不便,但功能却丝毫不打折扣。
可跟选项:
-b<分区大小>:指定每个分区的大小;
-l:列出指定的外围设备的分区表状况;
-s<分区编号>:将指定的分区大小输出到标准输出上,单位为区块;
-u:搭配"-l"参数列表,会用分区数目取代柱面数目,来表示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
-v:显示版本信息。
下面,我们做个实例:
1.首先选择要进行操作的磁盘:
2.输入m列出可以执行的命令:
3.输入p列出磁盘目前的分区情况:
4.输入d然后选择分区,删除现有分区:
5.查看分区情况,确认分区已经删除:
以上步骤是将原来创建过的分区先删除掉,以便接下来的操作,如果不想删除,可以再添加一块磁盘(sdc)。
6.输入n建立新的磁盘分区,首先建立两个主磁盘分区:
7.确认分区建立成功:
8.再建立一个逻辑分区:
9.确认扩展分区建立成功:
10.在扩展分区上建立两个逻辑分区:
11.确认逻辑分区建立成功:
从上面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在硬盘sdb我们建立了2个主分区(sdb1,sdb2),1个扩展分区(sdb3),2个逻辑分区(sdb5,sdb6)
注意:主分区和扩展分区的磁盘号位1-4,也就是说最多有4个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逻辑分区开始的磁盘号为5,因此在这个实验中试没有sdb4的。
12.最后对分区操作进行保存:
建立好分区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才能在系统中使用磁盘。(磁盘分区后,必须进过格式化才能够正式使用,格式化后常见的磁盘格式有:FAT(FAT16),FAT32,NTFS,ext2,ext3等
FAT16
这是MS-DOS和最早期的Win95操作系统中最常见的磁盘分区格式。它采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能支持最大为2GB的硬盘,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和获得操作系统支持最多的一种磁盘分区格式,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这一种格式,从DOS、Win95、Win97到现在的Win98、Windows NT、Win2000,甚至火爆一时的L inux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但是在FAT16分区格式中,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磁盘利用效率低。
因为在DOS和Wi ndows系统中,磁盘文件的分配是以簇为单位的,一个簇只分配给一个文件使用,不管这个文件占用整个簇容量的多少。这样,即使一个文件很小的话,它也要占用了一个簇,剩余的空间便全部闲置在那里,形成了磁盘空间的浪费。由于分区表容量的限制,FAT16支持的分区越大,磁盘上每个簇的容量也越大,造成的浪费也越大。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在Win97中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磁盘分区格式FAT32。
FAT32
这种格式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使其对磁盘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突破了FAT16对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只有2 GB的限制。由于现在的硬盘生产成本下降,其容量越来越大,运用FAT32的分区格式后,我们可以将一个大硬盘定义成一个分区而不必分为几个分区使用,大大方便了对磁盘的管理。
而且,FAT32具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一个不超过8GB 的分区中,FAT32分区格式的每个簇容量都固定为4KB,与FAT16相比,可以大大地减少磁盘的浪费,提高磁盘利用率。目前,支持这一磁盘分区格式的操作系统有Win97、Win98和Win2000。
但是,这种分区格式也有它的缺点,首先是采用FAT32格式分区的磁盘,由于文件分配表的扩大,运行速度比采用FAT16格式分区的磁盘要慢。另外,由于DOS不支持这种分区格式,所以采用这种分区格式后,就无法再使用DOS系统。
NTFS
它的优点是安全性和稳定性极其出色,在使用中不易产生文件碎片。它能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通过对用户权限进行非常严格的限制,使每个用户只能按照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操作,充分保护了系统与数据的安全。NTFS是Windows NT以及之后的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的标准文件系统。
ext2,ext3
ext2,ext3是linux操作系统适用的磁盘格式,Linux ext2/ext3文件系统使用索引节点来记录文件信息,作用像windows的文件分配表。索引节点是一个结构,它包含了一个文件的长度、创建及修改时间、权限、所属关系、磁盘中的位置等信息。一个文件系统维护了一个索引节点的数组,每个文件或目录都与索引节点数组中的唯一一个元素对应。系统给每个索引节点分配了一个号码,也就是该节点在数组中的索引号,称为索引节点号。
linux文件系统将文件索引节点号和文件名同时保存在目录中。所以,目录只是将文件的名称和它的索引节点号结合在一起的一张表,目录中每一对文件名称和索引节点号称为一个连接。 对于一个文件来说有唯一的索引节点号与之对应,对于一个索引节点号,却可以有多个文件名与之对应。因此,在磁盘上的同一个文件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去访问它。
Linux缺省情况下使用的文件系统为Ext2,ext2文件系统的确高效稳定。但是,随着Linux系统在关键业务中的应用,Linux文件系统的弱点也渐渐显露出来了:其中系统缺省使用的ext2文件系统是非日志文件系统。这在关键行业的应用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本文向各位介绍Linux下使用ext3日志文件系统应用。
Ext3文件系统是直接从Ext2文件系统发展而来,目前ext3文件系统已经非常稳定可靠。它完全兼容ext2文件系统。用户可以平滑地过渡到一个日志功能健全的文件系统中来。这实际上了也是ext3日志文件系统初始设计的初衷。)
13.在sdb1上建立ext2分区:
14.在sdb6上建立ext3分区:
15.建立两个目录/oracle和/web,将新建好的两个分区挂载到系统:
16.查看分区挂载情况:
17.如果需要每次开机自动挂载则需要修改/etc/fstab文件,加入两行配置:
在“/etc/fstab”文件中,每一行纪录对应一个分区或设备的挂载配置信息,从左到右包括六个字段(使用空格或制表符分隔),各部分的含义如下所述。
第1字段:设备名或设备圈标名。
第2字段:文件系统的挂载点目录的位置。
第3字段:文件系统类型,如EXT4、Swap等。
第4字段:挂载参数,即mount命令“-o”选项后可使用的参数。例如,defaults、rw、ro、noexec分别表示默认参数、可写、只读、禁用执行程序。
第5字段:表示文件系统是否需要dump备份(dump是一个备份工具)。一般设为1时表示需要,设为0时将被dump所忽略。
第6字段:该数字用于决定在系统启动时进行磁盘检查的顺序。0表示不进行检查,1表示优先检查,2表示其次检查。对于根分区应设为1,其他分区设为2.
最后可以执行 mount -a命令自动读取。
如果想卸载,可以使用umount命令。
总结:磁盘设备应包括磁盘驱动器、适配器及盘片,它们既可以作为输入设备,也可作为输出设备或称载体。控制软盘读和写,即输入或输出是由磁盘驱动器及其适配器来完成的,从功能上来说,一台磁盘设备与一台录放机的作用是相同的,一盘录音带可反复地录音,那么软盘片或硬盘片,或称信息载体,也可以反复地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