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课程复习2---关系模型,三级模式结构和完整性约束

0.学习前言

数据库技术是一门值得好好学习掌握的课程,一起加油鸭!


数据库技术课程复习2---关系模型,三级模式结构和完整性约束

1.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库系统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的组织方式
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关系模型里的基本概念

(1)关系一个关系对应通常说的一张表
(2)元组:表中的一行即为一个元组
(3)属性:表中的一列即为一个属性,给每一个属性起一个名称即属性名
(4)主码: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5):属性的取值范围
(6)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7)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形式为 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例: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年级)
(8)非规范行为:表中有表。关系的每一个分量必须是一个不可分的数据项, 不允许表中还有表 。

术语对比

数据库技术课程复习2---关系模型,三级模式结构和完整性约束

用关系模型描述事件或行为

学生、课程、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多对多联系:

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号,年级)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

数据操作是集合操作,操作对象和操作结果都是关系(数据表),即若干元组的集合。
主要操作有:查询,插入,删除,更新

2.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模式(也称逻辑模式,对应“概念级”)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

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对应“用户级”)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对应“物理级”)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

数据库技术课程复习2---关系模型,三级模式结构和完整性约束

3.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外码

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主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
基本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
基本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 Relation)

[例]:学生实体、专业实体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号,年龄)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

学生关系的“专业号”与专业关系的主码“专业号”相对应。“专业号”属性是学生关系的外码。专业关系是被参照关系,学生关系为参照关系

实体完整性

主码不能为空,不能重复

参照完整性

外码不能找不到主码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反映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例】: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
“课程号”属性必须取唯一值
非主属性“课程名”也不能取空值
“学分”属性只能取值{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