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时间管理

1. 引言

大学的闲暇时间,我开始接触一个经典的 RTS 游戏 – warcraft3(魔兽争霸3),可是开始的时候连中等难度的电脑都打不过,查了很多攻略和资料,知道了很多兵种搭配的技巧依然于事无补,好在游戏本身提供了重看录像的功能 – replay,于是打开刚刚打完一局的 replay,想要好好看看自己与电脑到底分别在做什么。

聊聊时间管理

看了没几分钟,我就十分惊讶,自己在游戏过程中明明忙的不可开交,一边在指挥着小精灵建造建筑,一边在兵营中点选着需要训练的新兵,一边在控制着和野怪拼杀的英雄与众多小兵,一边又观察着地图,捕捉突然出现的敌人的身影,然而,录像中却仿佛是换了一个人,他不紧不慢的点点这里,再点点那里,剩下的时间就仅仅是待在原地发呆。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你并不是像你想象中的那么专注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在我完全专注于游戏的时候却出现了频繁的“发呆时刻”呢?原因很简单,因为起初对于游戏机制的不熟悉,造成我常常发现不知道此时此刻应该做什么,或者想要建造的建筑或兵种因为依赖另外一些建筑而无法去建造,例如想要训练兵种却发现月亮井没有提前造好,造成人口不足,或者想要建造高级建筑却发现基地没有提前升级好,此时只能去等待了,这就显得我是在发呆。
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也是一样,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1. 一个假期写作业的时间加起来有很长很长,结果却没有最后几天写的作业量多
  2. 快到下班了才发现写了一下午的报告还没写完,于是急急忙忙找资料、敲键盘,却发现没用一小时就完成了这一下午的工作量
  3. 周末要读一本书,可是到了晚上才发现还没读几页,可这一整天都在不停地读

道理是一样的,看似在不停地工作、读书,实际上,令人很难察觉的零散琐事充斥在这整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占用了大把的时间,要知道,人的大脑并不是一个多核 CPU,同一时间大脑是不能做多件事情的,而事情与事情之间的每次切换,大脑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重新进入状态,在不经意的频繁切换中,你就会发现你是如此之忙,而效率却又是如此低下。
那么,如何克服这样的情况,如何提升效率,避免不知不觉蚕食着我们工作时间的琐事呢?

2. 计划与清单

上面说到,在游戏中,常常必须等待和发呆的原因是当前需要做的事所依赖的上一件事还没有做完,简而言之,就是多件事之间缺乏时间上的统筹与规划。
在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时间也总是浪费在你的大脑在思考着:

  • 究竟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疑问,他占用的时间加起来一定是你无法想象的。
甚至很多人被拖延症折磨,一想到工作、学习就会心生抗拒,想着先刷一下朋友圈、看一段短视频再去做接下来的事情,就这样一拖延,时间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那么拖延症是怎么产生的呢?趋利避害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人也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会出现“工作越多越不想做”,在大量的工作面前,人很容易产生压力,此时本能会让你想要逃避,这就造成了你不经意间已经拿出手机打开了那些娱乐性质的 app。
那么,解决方法很简单,将要做的工作一件件的列出来,然后为每个工作想一个优先级,把他们排排序,你会发现原来工作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而你也不再需要考虑“究竟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这里推荐一个 app – 奇妙清单(wonder list),可以去管理你的待办事项(好像已经被微软收购,改为“微软待办”了)

聊聊时间管理

我不习惯去在多个 app 之间来回切换,所以我只使用有道云笔记,简单的加上小标题并在下面罗列事项,并在每个事项前加一个复选框来标记已完成任务,要知道,当你勾选一个任务标记为完成,再单调的工作也会激发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让你产生满足与成就感。
我维护了周计划与日计划两类列表,每周周一上班的地铁上,仔细思考这周的工作、学习安排,罗列在笔记上。
每天工作开始前, 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创建一个效率笔记,并将周计划中需要今天去做的事情复制出来,粘贴在效率笔记中,实现当天计划的安排,接下来,按照笔记上的时间和事项去执行就可以了。

聊聊时间管理

3. 在学习与工作中体会心流的快乐

3.1. 沉浸式体验 – 心流

每个人都体验过沉浸在一件事中的快乐,无论这件事是读书、玩游戏、看电影还是打扑克,当你沉浸在一件事里,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你就会在其中体会到满意与快乐,早在 1975 年,芝加哥大学教授 Csikszentmihalyi 就提出了“沉浸理论”,也被翻译为“心流”,也就是全身心投入到面前的事情达到了忘我的程度,这才是快乐的源泉。
1996 年,美国心理学家 Jackson 和 Marsh 提出了心流的九大因子:

  1. 清楚的目标
  2. 自觉体验
  3. 挑战与技能平衡
  4. 潜在的控制感
  5. 专注任务
  6. 明确的反馈
  7. 行动与意识融合
  8. 时间感扭曲
  9. 失去自我意识

3.2. 让学习与工作进入心流 – 番茄时钟

上面描述的周计划与日计划虽然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因为工作繁多而造成的拖延与压力,但这样以小时为粒度的计划是很难保证专注力的,毕竟任何人都无法让注意力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直集中。
那么,我们是否能够在学习或是工作的时候进入心流的状态呢?
通过番茄时钟工作法,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做到。

聊聊时间管理

番茄时钟是 1992 年意大利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创立的一种时间管理的方法,周计划与日计划结合的时间管理办法之所以不够有效,是因为时间粒度过粗,我们无法长时间保持精力集中,那么,如果将时间缩短到 25 分钟,在这锻时间内集中精力就显得非常容易了。
番茄时钟工作法的流程就是下面几项的顺序循环:

  1. 确定任务
  2. 设置番茄时钟(25 分钟)
  3. 专注任务
  4. 休息

聊聊时间管理

每隔 25 分钟番茄时钟后都进行 5 分钟的休息,每天一旦达成 4 个番茄时钟,那么就可以享受一次 15 分钟或是 30 分钟的长休息作为奖励。
设定好这 25 分钟要集中精力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开启时钟,这样,就可以实现了心流九大因子中的:

  • 清楚的目标
  • 挑战与技能平衡
  • 自觉体验
  • 潜在控制感
  • 专注任务

由于时钟会在时间结束时发出提醒的声音,所以这 25 分钟内,完全不需要考虑到底已经过了多久,于是你就会发现,你实现了心流九大因子中的:

  • 时间感扭曲

在这 25 分钟开始前,你可以打开电脑上的记事本或新建一个临时笔记,一旦 25 分钟的番茄时钟开始计时,在这 25 分钟之内,无论你有什么新奇的想法想要立即去做或是之前有遗漏的事情忘记去处理,都先记录在这个临时笔记中,这 25 分钟,你只沉浸于当前预定的事情,直到 25 分钟过去,再回看临时笔记,用 5 分钟的时间去处理这些事,然后好好休息一下。
很多人有这样的一种体验,那就是周末在家休息后反而更加疲惫,因为休息的时候看新闻、刷微信、看视频、玩游戏,大脑无时无刻不处在工作中,这些娱乐方式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休息的作用,所以趁着这 5 分钟,看看窗外,接一杯水,在座位周围漫步,甚至仅仅是闭目养神一下,都会让你元气满满。
那么,如果在这 25 分钟里发生你必须立即去处理的事情呢?很简单,将当前时钟标记为作废,当回归状态后再次开启一个新的番茄时钟就可以了。

而一旦你在整整 25 分钟内完全集中精力处理你的任务,番茄时钟突然的到时提醒会让你充满了成就感,而四个番茄时钟后的长休息正是激励你不断开启新番茄的动力,这就是:

  • 明确的反馈

而这 25 分钟的全身心集中,让你实现了:

  • 行动与意识融合
  • 失去自我意识

最终,你就会在心流中体会到学习与工作带来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了。

3.3. 番茄时钟的软件

番茄时钟的原理很简单,你可以买一个实体的闹钟或者厨房计时器,或者用手机的闹钟来充当,但他们的问题是无法看到历史番茄的完成情况,无法将番茄时钟的计时与具体的任务联系到一起,因此,使用相应的软件显得更为方便和实用一些。
网上有很多各具特色的番茄时钟 APP 推荐,总的来说,番茄时钟软件的功能都大同小异,最重要的是去执行和体验由此产生的沉浸体验与快乐,在时间管理中提升学习与工作的效率。

3.4. 使用番茄时钟的禁忌

  1. 不要用休息时间做费脑子的事情,这点上面已经讲到原因
  2. 不要用休息时间去娱乐,因为一旦进入娱乐状态,那么你将无法很快进入下一个番茄时钟的状态
  3. 不要不休息,另一个极端就是专注 25 分钟后,事情没有做完,而你仍然处在专注状态中,此时要强制自己去休息,否则过度专注造成的疲惫会很大程度影响你后面番茄时间的专注力
  4. 一旦开启就严格按照规则执行,不要将番茄时钟用在非工作或学习的时间,避免自我感动
  5. 不要和别人比较每天完成番茄时钟的个数,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盲目的比较只会让你产生倦怠或挫败

4. 结语

无论什么时间管理方法,都是一种辅助措施,让你能够更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努力与回馈,他们都不是万能钥匙,最重要的是立即去做。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5. 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以技术为主,涉及历史、人文等多领域的学习与感悟,每周三到七篇推文,只有全部原创,只有干货没有鸡汤。

聊聊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