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1.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1.1 为什么要分层

分层可以让网络通信系统更加的灵活,每层之间用接口连接,每一层互补干扰,即使有一层发生了改变,但整个系统不受影响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比如上图的通话系统分为语言层和通信设备层,如果把通信设备层的电话机换成无线电照样可以实现通话,同样的把语言层的汉语变成英语,也可以实现通话

1.2 各层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 物理层:完成数模和模数转换,完成模拟信号和0和1的比特流之间的转化
  • 数据链路层:互联的设备之间互传数据帧,数据帧和比特流之间的转换
  • 网络层:路由的选择,完成到目的IP地址的路由
  • 传输层:实现可靠的端对端的传输
  • 会话层:何时建立连接何时断开连接,以及收发的顺序
  • 表示层:统一数据的格式,将不同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网络统一的数据格式
  • 应用层: 针对特定应用的协议
1.3 OSI参考模型通信处理举例

当A用户用主机A给使用B主机的B用户发送邮件时在OSI七层参考模型中是怎样处理的呢?假定用户A给用户B发送邮件的内容是“早上好”,接下来我们逐层分析

应用层: 当用户A在软件中输入收件人为B,内容是“早上好”,点击发送后,应用层的协议就开始处理了,应用层的协议会在发送的数据的加上一个头部信息,头部信息包括收件人是用户B内容是“早上好”,然后把数据交给表示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表示层: 由于不同的机器用的数据格式不一样,如果不统一数据格式的话,到达接收方数据就会乱套,所以表示层协议要做的就是在头部加上数据格式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会话层: 会话层协议处理的就是何时建立连接,何时断开连接,假如用户A要给用户B发送5个邮件,会话层要处理的就是这些邮件的发送顺序,把这些信息加到数据的头部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传输层: 在传输层主机A和主机B之间通信,并建立连接,然后开始发送数据,数据发送完成以后,就断开连接,如果发送的数据有丢失的A会从新发送丢失的数据,所以也会在头部加上相应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网络层: 在主机A和主机B之间的联通是有很多网络组成的,网络层就是地址管理,路由管理,找到目标IP地址,网络层并不能确保数据到达了目标,所以要配合传输层,实现可靠的传输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基础之OSI参考模型

总结:
其实整个过程就是一层层的加头部信息,然后B收到数据后一层一层的根据头部信息把头部信息去掉,最后拿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