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方差

异方差的实质

不同样本的残差项方差不同,即Var(σi)Var(\sigma_i) \ne 常数Var(σi)Var(\sigma_i)XiX_i有关

产生的原因

  1. 模型中忽略了重要变量,XX的相关性归入了残差项。
  2. 模型设定错误,如非线性关系设定为线性关系,忽略重要解释变量。
  3. 数据测量误差。
  4. 截面数据中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截面数据比时间序列数据更容易产生异方差。

异方差的后果

  1. 不变:OLS参数估计的线性性和无偏性
  2. 变:OLS参数估计的最小方差性变了,变得更小

异方差的检验

图示法

第一步:将数据导入Eviews

data y x

第二步:画图:如果随着XX的增加,YY的离散程度有增加或减小的趋势则存在异方差。

scat x y

异方差
第三步:残差分布图分析: 建立模型,对XX进行排序,在Equation窗口点击 Resids,观察残差分布的离散程度有无扩大趋势。

ls y c x
sort x

异方差以上检验说明序列存在异方差性。

GQ检验

  1. 原理:先将解释变量排序,删除中间C个样本(C=n/4C=n/4),最终取两个样本分别建立回归模型,比较RSS1RSS_1RSS1RSS_1FF统计量:F=RSS1RSS2F = \frac{RSS_1}{RSS_2}若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则表明存在异方差。
  2. 前提条件使用大样本容量,样本容量不低于参数个数的两倍。
  3. 假设H0:H_0:两部分数据的方差相等H1:H_1:两部分数据的方差不等
  4. 判断F>FαF>F_ \alpha ,则拒绝原假设
sort x
smpl 1 10    # 确定样本1
ls y c x    # RRS1 = 2579.59
smpl 19 28    # 确定样本2
ls y c x    #RRS2 = 63769.67

White检验

  1. 原理:建立辅助回归模型ei2=a0+α1x1i+α2x2i+α3x1i2+α4x2i2+α5x1ix2i+e_i^2=a_0+ \alpha_1 x_{1i}+\alpha_2 x_{2i}+\alpha_3 x_{1i}^2+\alpha_4 x_{2i}^2+\alpha_5 x_{1i}x_{2i}+ \cdots
  2. 假设H0:α1=α2=α3=α4=α5=0H_0:\alpha_1=\alpha_2=\alpha_3=\alpha_4=\alpha_5=0,没有异方差
  3. 判断:统计量nR2nR^2大于临界值则拒绝原假设。
  4. 优点:可以判断是那个变量的哪种形式引起的异方差
  5. 缺点:引入太多变元,容易消耗*度,有时可以把交叉项去掉
ls y c x

在Equation中:View\ Residual Diagnostics \ Heterosk…\ white

Glejser检验

  1. 原理:建立辅助回归模型ei=α+βxih+vi,h=±1,±2,\vert e_i \vert = \alpha+\beta x_i^h +v_i, h=\pm1,\pm2,\cdots
  2. 优点:可以判断是那个变量的哪种形式引起的异方差
  3. 缺点:函数形式不易确定,检验量太大
  4. 原假设:系数全等于0,不存在异方差

异方差的补救

  1. 加权最小二乘法
    从White 检验和Glejser检验得到异方差是由哪个变量的具体形式得到的之后
ls(w = 形式) y c x
  1. 对数变化法
genr lny = log(y)
genr lnx = log(x)
ls lny c lnx

再进行white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