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计蒜客——乳草的侵占
计蒜客——乳草的侵占(BFS)
BFS一直写不会,可能是多加了个队列,写起来不是太容易。不过最近还是稍微入门了BFS,跟DFS差别不太大,还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出口、标记、枚举。
DFS的主要的思想就是一条路走到黑。例如:有N个阶段,第N个阶段走不通,就返回第N-1个阶段尝试其他的可能。
而BFS维护的是一种层次关系,按照状态的层次扩展,每次离根节点越近的越先扩展。
所以,当要求最短路时,可以考虑用BFS(当然DFS在数据范围比较小的时候也OK),要求所有符合条件的情况时,考虑用DFS
下面看这道题(题目很恶心,我发现了第一个坑,但是还有第二个…)
这道题第一个坑:读入数据是行是倒着读入,列是正着读入…
我一开始写的是直接return step;得到的答案是8,明显不对。问了大佬才知道BFS并不像DFS那样:DFS每次执行都是保存着自己的答案,但是BFS在每次扩展都会有新的答案,我的写法最后返回的step,是在上一个状态基础上返回的,并不是最后一个状态的step。BFS求最短路,就是返回队列为空时最后状态的那个答案!然后我又加了个结构体成员,并且用ans记录每个状态的答案,这样的话每个状态下的ans都会更新,当队列为空时,ans保留的就是最后一次扩展的答案了。
过了样例,但是提交时候WA了,找了好久,原因是它搜索的起点也是倒着读进来的(崩溃!)…
直接放代码了: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har mp[105][105];
bool vis[105][105];
int x,y,mx,my;
int ans;
int dir[8][2]={-1,0,-1,-1,0,-1,1,-1,1,0,1,1,0,1,-1,1};
struct node
{
int x;
int y;
int d;
node(int xx,int yy,int dd)
{
x=xx;
y=yy;
d=dd;
}
};
bool in(int n,int m)
{
return n>=1&&n<=x&&m>=1&&m<=y;
}
queue<node> q;
void bfs(int ux,int uy,int step)
{
q.push(node(ux,uy,0));
vis[ux][uy]=true;
while(!q.empty())
{
node a=q.front();
ans=a.d;//记录每个状态的步数 当BFS结束后就是最后一个状态的步数
q.pop();
for(int i=0;i<8;i++)
{
int tx=a.x+dir[i][0];
int ty=a.y+dir[i][1];
if(in(tx,ty)&&!vis[tx][ty]&&mp[tx][ty]=='.')
{
vis[tx][ty]=true;
q.push(node(tx,ty,a.d+1));
}
}
}
//return step; //不能在最后直接返回step 因为bfs每一次扩展都会得到一个新的状态 这里返回的step是在前一个状态的基础上加过来的
return ;
}
int main()
{
scanf("%d%d%d%d",&y,&x,&mx,&my);
for(int i=x;i>=1;i--)
{
for(int j=1;j<=y;j++)
{
cin>>mp[i][j];
if(mp[i][j]=='*')
{
vis[i][j]=true;
}
}
}
//bfs(mx,my,0);
bfs(my,mx,0);
printf("%d\n",ans);
return 0;
}
继续肝…离比赛最后一周,总结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