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笔记1——存储介质
从存储接口说起(接口太多了,只罗列一部分,之后填吧QAQ)
-
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减少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的技术。早期的IDE接口有两种传输模式,一个是PIO(Programming I/O)模式,另一个是DMA(Direct Memory Access),就是CPU参与外存读取与否。
最早的IDE型接口:ATA,是在1986年由康柏、西部数据等几家公司共同开发的,时至今日(2020.2.15)已达ATA-6和ATA-7,因为应用广泛,所以有时也用ATA代称IDE。
IDE是并行存取 -
SATA(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
特点是兼容性很高,允许将接口转换成其他类型如USB。串行口使得针脚减少,在接线上一目了然,SATA分为电源线和数据线。目前有SATA2、SATA3、mSATA等类型。
SATA3与SATA2的关系和USB3.0和USB2.0关系类似,两者是互相兼容的,3是2的升级版。
至于mSATA即是迷你版SATA,接口的规则上是一样的,只是更小,接口的传输速度上是没有区别的。
SATA接口完全带的动机械硬盘的速度,但是对固态就捉襟见肘了。 -
M.2
固态带不动了,M.2就出现了。是intel推出的新一代的接口标准,非常小,传输速度更快。当然也分SATA类和PCIe类的。 -
PCIe
PCIe接口(就是显卡上那个)可以由cpu直接调用,不需要内存作为中转站,中低端配置没必要使用此接口的存储设备。土豪朋友你看下面这个,贫穷限制了我的字数—.
M.2、SATA、PCIe具体讲述点我 -
USB(Universal Serial Bus )
USB采用四线电缆,其中两根是用来传送数据的串行通道,另两根为下游(Downstream)设备提供电源,对于任何已经成功连接且相互识别的外设,将以双方设备均能够支持的最高速率传输数据。 -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SCSI硬盘是采用SCSI接口的硬盘,使用50针接口,外观和普通硬盘接口ATA有些相似。SCSI硬盘和普通IDE硬盘相比有很多优点:接口速度快,并且由于主要用于服务器,因此硬盘本身的性能也比较高,硬盘转速快,缓存容量大,CPU占用率低,扩展性远优于IDE硬盘,并且支持热插拔。
存储介质
U盘和固态SSD
二者的主要区别似乎是:固态有一套算法使存储中的每个单元擦写次数相近,而U盘不行。 他们用的存储介质可以是一样的?
机械硬盘
就完全不同于上面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