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备考宝典 - 29】考点汇总 - Chapter 26 - 文档和配置管理
信息系统项目文档的种类包括
1)用户和分析人员的沟通
- 可行性研究报告
- 总体规划报告
- 系统开发合同
- 系统方案说明书
2)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沟通
- 系统开发计划(包括计划相关的各种文档)
- 系统开发月报
- 系统开发总结报告
3)开发人员间的交流
- 系统方案说明书
- 系统设计说明书
4)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间的沟通
- 系统方案说明书
- 系统开发合同
- 系统设计说明书
- 测试计划
- 测试用例
- 测试记录
- 测试报告
5)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
- 用户手册
- 操作指南
6)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间的沟通
- 系统设计说明书
- 系统开发总结报告
- 技术手册
7)用户与维护人员间的沟通
- 系统运行报告
- 维修修改建议
信息系统文档的特点包括
变更性和共享性。
配置项的类型包括
环境类、定义类、设计类、编码类、测试类、维护类。
软件配置管理可以概括为
它是采用技术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套规范化方法,对配置项的功能特性和物理特性加以标志,并将其文件化;
控制这些特性的变更;
报告变更进行的情况和变更实施的状态及验证与规定需求的一致性。
具体的配置管理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1)多重维护问题;
2)同时修改问题;
3)丢失版本或不知版本。
配置管理
是CMM2中的一个重要的KPA,其作用就是建立和保证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产品的完整性。
配置管理过程的主要参与人员包括
1)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PM);
2)配置控制委员会(Configuration Control Board,CCB);
3)配置管理员(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ficer,CMO);
4)开发人员(Developer)。
流程如下
1)制订配置管理计划;
2)创建配置管理环境;
3)配置管理计划的实施;
4)配置管理计划的执行。
配置标志
是配置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管理配置管理的前提。
主要包括:
1)确定配置项(系统规格说明书、项目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用户手册、设计规格说明、源代码、测试规格说明、操作和安装手册、可执行程序、数据库描述、联机用户手册、维护文档、软件工程标准和规程);
2)配置项命名(唯一性、可追溯性);
3)配置项的描述(名字、描述、资源、实现)。
常用的版本命名方法
号码版本标志、
符号版本标志。
配置管理的最重要的任务
就是对变更加以控制和管理。
变更管理
变更是不可避免的、复杂的。
变更管理的任务包括:分析变更、记录和追踪变更、采取措施保证变更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基线(Baseline)
是软件生存期各开发阶段末尾的特定点,也称为里程碑(Milestone)。
基线的种类
功能基线、
分配基线、
产品基线。
变更请求与变更控制包括
1)利用配置库实现变更控制;
2)变更请求(变更描述、对变更的审批、变更实施、故障报告);
3)变更控制过程。
故障报告包含的内容
FR ID(故障标志)、
CCB评估意见、
故障修复信息。
构造的特点
构造的内容、
构造的方法、
构造的版本。
大型信息系统项目的特点
1)系统复杂产品众多;
2)地域分布广泛;
3)参加人员众多。
软件配置管理
主要就是对软件配置项进行控制。
软件配置管理的4个活动
配置项标识、
配置项控制(变更控制)、
配置状态报告、
配置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