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之程序运行的基本原理(存储器)
1、用于衡量计算机空间大小的度量单位:
计算机能存储最小的数是1或者0
把存储1个1或者0的空间称为位(bit)
为了方便,把8个位连接起来,称为字节(Byte)
字节是我们能在程序中控制最小的单元
1KB=1024Byte
1MB=1024KB
2、计算机存储器的种类
2.1、寄存器:cpu内部,用于存放待待操作数和结果(最贵),与运算部件直接连接,运算部件直接对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
2.2、高速缓存:通常在cpu内部,用做数据缓冲区(有内部高速缓存和外部高速缓存)
2.3、内存:cpu里想放但放不下的部分,存放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临时存放,断电丢失,价格低,易于更换,工作频率越来越接近cpu工作频率,但仍然有差距。
2.4、外存:
3、cpu读取数据
先从缓存中查找,找到立即读取,找不到,就用相对慢的速率从内存中读取并送给cpu处理,同时把这个数据所在的数据块调入缓存中,可以使得以后对整块数据的读取都从缓存中进行,不必调用内存。(尽量减少可能慢的读取)
cpu局部性原理:
cpu对数据的访问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部性:
时间局部性:如果一个内存地址正在被使用,那么在近期他很可能还会再次被访问。
空间局部性:在最近的将来可能用到的信息很可能是与当前使用的信息相邻。
4、存储器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能存住数字?
三极管的特性:中间为低电压,两边断开;中间为高电压,两边导通。
5、存储器的种类有哪些?DDR是什么意思?
6、为什么32位的cpu最多只能配备4G内存?
2的32次幂等于4G
北大宿舍的编排号最多只有3位,那么北大房间数量不会超过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