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十五六章 配置管理和标准化
第十五六章 配置管理和标准化
第十五章 文档与配置管理
1.文档的分类
按重要性和质量要求:非正式文档和正式文档
按项目周期角度:开发文档,管理文档,产品文档
具体分为14类: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2.文档与配置管理的相关术语,如配置项,基线,配置状态报告,CCB配置控制委员会等。
基线:是软件生存期各开发阶段末尾的特定点,也称为里程碑。通过基线把各开发阶段的工作划分得更加明确,更加有利于检验和肯定阶段的工作成果。
常见的基线有:计划基线,需求基线,设计,编码基线,测试基线。
配置状态报告:配置状态说明与报告。记录报告管理配置所需要的信息,目的是及时准确地给出配置项的当前情况,供相关人员了解,以加强配置管理工作。
CCB配置控制委员会:是配置项变更的监管组织。其任务是对配置项变更做出评价,审批,以及监督已经批准的变更的实施。
配置项:作为配置管理对象的信息项。在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及用到的多种工具软件或配置。
配置项的4个特征信息:名字,描述,一组资源,实现。
配置项六种类:环境类,定义类,设计类,编码类,测试类,维护类。
配置项的状态分为草稿,正式和修改三种,配置项刚刚建立时,其状态为草稿。配置线通过评审后,其状态变为正式,此后若更改配置项,其状态变为修改。
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0.YZ。
处于正式发布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
Z不为零则处于修改状态。
只有当配置项版本升级幅度比较大时,才允许增大X值。
软件配置管理分为:配置管理计划,配置识别,变更控制,版本控制,状态报告,配置审计,产品构造与发布。
配置管理计划的目地是为了便于CMO按计划开展配置管理工作,并保持配置管理工作的一致性。进行配置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并维护配置管理的组织方针。
配置项标识包括三项:识别配置项,建立配置管理系统,配置库。
配置识别是配置管理的一项活动,包括选择一个系统的配置项和在技术文档中记录配置项的功能和物理特征。
3.配置库的定义及分类
也称为配置库项,是配置管理的有力工具,采用配置库实现软件配置管理,就可以把软件开发过程的各种工作产品放入配置库中进行管理。
分类:开发库(动态库),受控库(主库),产品库(静态库,发行库)
信息系统项目完成后,最终产品或项目成果应置于产品库内。当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开发时,应将其转移到受控库后进行。
配置建库一般常用的有两种组织形式,按配置项类型分类建库和按任务建库。可以用VSS,CVS,SVN等工具建立配置库。
4.变更控制的流程。
配置控制即配置项和基线的变更控制。
流程:变更控制,变更评估,通告评估结果,实施变更,变更验证与确认,变更发布,基于配置库的变更控制。
5.配置审核,配置审计的定义和作用,配置审核的分类。
配置审核又名配置审计。
定义:验证配置项对配置标识的一致性。
作用:软件开发实践表明,尽管对配置项做了标识,实现了变更控制和版本控制,但如果不做检查仍然会比较混乱。确保配置管理有效性。
分类:功能配置审核,物理配置审核。
第十六章 法律法规与标准化
法律法规与标准化涉及的知识点,法律法规条文标准化相当多,一个一个学习的话,花上一年也不为过。考试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从所涉及的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常考的有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商标法,专利法,合同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从试题考点分布的角度来看,常从保护期限,知识产权人确定,侵犯判断,适用环境这些方面来设计考题。
1.各种客体类型的保护期限规定,归属规定。
著作权属于公民: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权的保护器没有任何时间限制,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终身及死亡后50年。作者死亡后,著作权依照继承法进行转移。
著作权属于单位: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50年,对50年内未发表的不予保护。
专利权: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使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权的期限为10年。
商标权: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
招投标法:招标文件要进行必要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15日前,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评标成员必须五人以上单数,其中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二。签订合同在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内。
政府采购法: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不得少于20天。谈判小组由三人以上单数组成,其中专家人数不得少于三分之二。
2.知识产权人的确定
著作权法:为完成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称为职务作品。如果该职务作品是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创作,并由单位承担责任的,或者有合同规定,其著作权属于单位,作者仅享有署名权。如果在创作过程中有多人参与,那么该作品的著作权将由合作的作者共同享有。
3.著作权法,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的热点考点。
著作权人的五项权利: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权,使用权使用许可权和获取报酬权转让权。
专利权:专利人的主体(即专利权人)是指提出专利申请并取得权利权的人。包括四类人:发明人或设计人,发明人单位,合法受让人,外国人。
专利权拥有的权力:独占实施权,转让权,实施许可权(实施专利并收取使用费)专利权人义务(缴纳年费),专利期限。
商标权的内容有四项:使用权,禁止权,许可权,转让权。
合同法: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包括的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期限,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质量要求不明确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价款不明按照签订合同的履行地市场价格履行。
怎么开始?要约,要约邀请,承诺,承诺生效。
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招投标法:分为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公开招标:招标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
邀请招标: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能力的,资信良好的特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招标人有权自行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招标人设有标底的必须保密。
投标:两个以上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组成一个联合体,以一个投标人的身份共同投标。由同一专业的单位组成的联合体,按照资质等级较低的单位确定资质等级。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
开标:提交招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中标人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工作转让他人完成。接受分包的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并不得再次分包。
评标:与投标人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得进入相关项目的评标委员会。评标准则:依据客观事实(客观),得分区分高低,严控自由裁量权(量化评分),评分应便于评审。
政府采购法:
采购的形式有五种,公开招标(主要采购方式),邀请招标(特殊供应商处采购),竞争性谈判,单一采购来源(只能从单一处采购),询价(货物规格统一,价格变化小)
招标中响应的供应商不足三家的,应该予以废标。
竞争性谈判的应用环境:没有合格标的,没投标者;技术复杂,不能确定详细规格;时间紧急;无法事先计算总价。
公开招标采购费用的比例过大,则采用邀请招标。
4.标准的分类,以及与软件工程有关的国家标准
标准分四类,国家标准(GB),行业标准(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组成),地方标准代号(由DB加上省级行政区划代码的前两位),企业标准代号(由Q加企业代号组成)。
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标准代号GB,推荐性标准代号GB/T,指导性标准代号GB/Z,实物标准代号GSB。
与软件工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常用的有四项:
1)GB/T16260 软件工程产品质量
软件质量分三类:内部质量,外部质量,使用质量。
度量分两种:内部度量和外部度量。
内部度量:用于测试软件产品的中间产品
外部度量:运行观察可执行的软件或系统。它只能在测试阶段和任何运行阶段使用。
质量模型框架: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维护性,可移植性。
2)GB/T16680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项目周期中的文档:开发文档,管理文档,产品文档。
文档质量分级:最低限度文档,内部文档,工作文档,正式文档。
最低限度文档(1级):适合开发工作量低于一个人月的开发者自用程序。
内部文档(2级):精心研究后被认为似乎没有与其他用户共享资源的专用程序。
工作文档(3级):同单位若干人联合开发的程序,或被其他单位使用的程序。
正式文档(4级):适用于要正式发行功普遍使用的软件产品。
3)GB/T12504-1990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验证:阶段产品是否达到需求
确认:开发过程结束时评价是否和需求一致。
测试:发现程序中设计和编码的错误。
4)GB/T11457-2006 软件工程术语
配置管理有三种基线:功能基线,分配基线,产品基线。
需求规格说明书(SRS):由开发者和客户双方联合起草。是对要完成一定功能,性能的软件产品,程序或一组程序的说明。在SRS中嵌入了设计和项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