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一、 产品概述

  • 产品名称:叨叨记账
  • 产品版本:V2.2.2.2
  • 体验环境:MIUI 11.0.4 / Android 9
  • 体验时间:2019.12
  • 产品概述:叨叨记账是一款能和用户聊天的记账本。这款APP的最大创新是以记账的形式和虚拟人物进行“对话”,人物根据角色设定及记账场景提供记账反馈,这种新颖的方式,广受好评,仅上线一年就闯入在记账理财类榜单前列。

二、 分析目的

   以叨叨记账app为立足点,与同类型app寡头做对比,从各个方面找出叨叨记账的问题与不足,希望为叨叨记账未来的版本迭代做出建议的同时,能够锻炼自己的文档写作能力。

三、 市场分析

1. 市场背景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的大环境下,居民消费价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涨幅扩大,进一步刺激居民金融理财需求。另外随着生活的不断丰富,居民消费的形式多样化,传统的记账模式很难适用于现在快节奏、多样化的生活。因此,人们对于移动端便携记账工具有了需求,希望借助这样的工具,能够管理个人财务,了解个人收支情况。
   另外,由于现代人理财意识的加强,管理个人财务的记账app与金融理财业务有天然的逻辑相关性,并且记账app有高频使用的特点,因此这类app也渐渐成为金融理财业务的流量入口。

2. 市场规模

2.1 用户总量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通过整理近4年19个季度的活跃用户总量可看出,2016年Q1季度之前,是记账类APP用户的井喷期,期间记账类APP活跃用户总数呈现大幅度增长;2016年Q2季度以后,是记账类APP用户的稳定期,器件记账理财APP用户增长已经趋于平缓,甚至有小幅下跌。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耗尽,增量用户的获取已经变得更加困难。

2.2 品牌表现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根据四年来,同时期的数据表现可以发现,记账类app梯队分层明显,头部玩家占据了市场八成份额。随手记、51信用卡管家、挖财记账管理三类app自2017年以来牢牢占据第一梯队,形成了稳定的竞争态势。且随手记始终占据榜首,与第二名相比优势明显,可以说自成一档。
   另外,叨叨记账app增长率惊人。在记账类APP活跃用户总数长期稳定,并且该季度增长率为-3%的情况下,叨叨记账表现出了34.8%的增长率,直接成为第二梯队的领头羊,可见叨叨记账作为一款新产品,处于快速的成长期。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梯队中,随手记与卡牛信用管家均属于随手科技的产品,因此,如果我们观测随手科技在整个行业的话,我们会有如下结果: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如图可见,自2015年以来随手科技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50%以上,今年来能够稳定在60%,因此可知,该行业以随手科技的寡头的格局已经产生,一家独大的局面十分明显。

四、 竞品分析对象选择

1. 竞品选择

  我们以叨叨记账app为立足点,来做竞品分析。叨叨记账作为横空杀入的新产品,带着高增长率的同时,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翻过行业寡头的竞争。因此,我们以行业占有率最高的产品——随手记作为竞品对象。通过行业领头羊与行业领涨者的对比,希望能得到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2. 相关数据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1) 随手记
随手记是本行业老牌巨头,为用户提供全面、专业的财务管理功能,有广大的用户群体。自2015年开始始终占据着市场份额的四成。2019年第三季度显示,随手记的活跃用户保持在1000万人以上,月独立设备数在300万左右。随手记与本行业一样,已经进入成熟稳定期,用户数没有较大变化,处于稳定状态。
(2) 叨叨记账
叨叨记账2018年5月刚刚上线,是一款全新的产品。本产品切入点与传统产品完全不用,一经推出吸引了足够的眼球,用户量猛增。在初上线的两个月,环比增幅都超过了150%,然而之后进入到增长瓶颈。现如今,叨叨记账的增幅没有了最初的疯狂,但是依旧是行业最高,2019第三季度保持在30%以上,在行业增长停滞的背景下,是极为亮眼的表现。但是总量上依旧与第一梯队产品相差甚远,体量只有与行业老大随手记的五分之一。

五、 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六、 产品迭代策略对比

叨叨记账: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随手记: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随手记作为行业领头羊,产品定位一直是专业的全能账本,迭代方向一致遵循着这一定位。随手记的产品迭代有两方面趋势。
  一方面,不断完善记账功能,保持着“全能”感。从开始的基本记账功能(记录收支),到后来的细化记账功能(二级账目),到现在的个性化定制模板(各种场景模板的推出),单纯就记账模块的全能与专业,行业无出其右。这也是随手记立足点与护城河。
  另一方面,借助于行业老大的地位,随手记不断拓展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从支付宝,到银行、网贷机构、公积金,各种财务信息直接导入。随着版本迭代,这样的合作越来越多,这使得随手记头部优势不断扩大。相信在未来,这会成为让行业其他竞争者难以超越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稳居行业第一,随手记还是保持极快的版本迭代速度,很明显是在不断的获取用户反馈,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修正前进方向。
  叨叨记账作为后来者,以“会聊天”的娱乐功能为切入点。以够用的记账功能+新奇的娱乐功能+购物功能为组合。明显可以看出叨叨记账的迭代重点放在了娱乐功能上,不断地推出新玩法。购物功能次之,而记账功能反而是迭代频率最低。可见叨叨记账立足差异化的策略考虑。

七、 信息架构对比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从整体架构来看,叨叨记账的结构分布更为简洁,模块划分更为清晰。核心记账功能模块、特色功能模块、商业导流模块几乎相互独立存在,这使得用户上手学习成本较低,操作效率较高,但同时也存在商业导流效果较差的问题。叨叨记账的核心记账功能只包含了最基本的“记录”以及比较粗浅的“分析”,核心功能模块不够全面,但是足够简单。
  随手记的整体架构相比之下复杂得多,功能丰富的同时,模块划分不太清晰,有冗余之感。一方面,核心记账功能模块,随手记走“大而全”的路子,不仅是简单地“记录”,对账目各个维度的分析功能,各种场景的分析功能均包含在内,功能十分丰富。另一方面。随手记的商业化导流做的十分彻底,并且导流模块嵌入在各个其他模块里面,效果更好的同时,对用户使用体验会有所有影响。随手记各个模块划分并不明晰,各个模块相互嵌入,功能入口都不单一,在使用过程中有“走迷宫”的感觉,并且相同内容,在不同位置反复出现,冗余感很重。

八、 核心功能使用流程对比

  • 记账功能流程图
    叨叨记账: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随手记: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记账功能比较:
  1. 对于记账功能,二者都有直达式流程。都能满足用户便捷记账的需求。
  2. 但是相比较而言,叨叨记账的记账入口仅有直达式一个,而随手记入口繁多,四通八达。各种细化账目、场景化账本在首页就有呈现,引导用户进行使用。
  3. 对于记账功能的细化设计、各种特殊记账场景、记账人群的记账需求,随手记都十分完备的满足。这一点远比叨叨记账的记账模块做的细致而专业。
  • 查看收支流程图
    叨叨记账: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随手记: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查看收支功能对比:
  1. 叨叨记账的查看路径十分清晰,较少的入口一步步往下操作,信息一次性全部呈现。明确简单。
  2. 随手记的查看入口更多,四通八达,几乎是无死角展示。同时流程做的不深,信息分层呈现。
  3. 因为随手记的账目更细化,因此有更多细化信息,所以随手记采取分层呈现的形式,对于粗浅的账目信息查看路径做的很浅,对于深入的细化信息与账目分析做的深一层。这对于不同需求的用户是很好的设计。
  • 购物返现流程图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1. 对于随手记的商业化页面,更多的是商业导流的入口设计,并没有完整的功能模块。这主要是由于随手科技的体量,除了随手记之单独的理财、学院等产品,因此随手记仅仅需要起到导流的作用即可。
  2. 对于叨叨记账,由于没有单独的产品联动,因此内嵌了完整的购物功能模块,且功能入口非常突出。在产品页面的优先级很高。
  3. 整个购物功能模块的设计跟记账模块相比几乎是平级的存在。整个购物功能以现金奖励、零元购物的激励,联动各个电商平台,刺激用户使用功能、分享拉新。但是整个流程路劲十分漫长而复杂,虽然配备了视频、图片的讲解,但是存在很大的使用门槛。并且购物模块与记账功能模块割裂严重,极大削弱了此功能模块的功用。

九、 产品页面对比

  两款产品的立足点完全不同,因此在产品页面上完全是两种设计。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随手记主打的是专业、全面、细致的记账软件,是工具向的软件,因此整个页面设计更像“账本”。由于功能全面,信息较多,因此整个页面显得“信息量很大”,首页中直接列出各种浅层收支信息,明细中对账目维度有多重选择,记录账目页面对于账目的分类也更细化,并且提供了各种模板供用户使用。整个页面风格凸显专业感。
竞品分析——叨叨记账
  相较于随手记,叨叨记账的切入点是娱乐性,将记账与和虚拟人物互动结合起来,是一款娱乐向的工具产品。因此整个页面设计完全不像“账本”,而是以对话框的形式呈现。整个记账功能模块做得十分简洁,功能简练但是够用,特点突出有吸引点。页面风格与虚拟人物的对话口吻,都是走可爱系、萌系路线,用户群体的目标性十分明显。

十、 总结与建议

  • 总结
      其实总的来说,虽然叨叨记账与随手记都是记账类软件,但是我认为内核完全是两个行业的产品。
      对于随手记而言,是真正的记账工具。依托完整专业的记账功能,发展出更细致、更个性化、更多场景的记账服务。并且凭借行业龙头的地位,不断加强与各个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势十分明显,行业地位稳固,迭代频次高,后来者很难正面对抗。
      而叨叨记账是一款以记账为表层的娱乐工具。切入点独特,使得在诞生之初有很高的用户增长率。产品发力点明确,不断强化娱乐属性,不断推出新玩法。不与老牌玩家正面对抗。这样的打法非常聪明,也是叨叨记账能在平稳的行业下搅动风云的依托。
      但是对于叨叨记账而言,有以下问题:
  1. 市场对叨叨记账的审美疲劳。叨叨记账凭借独特切入点获得快速增长,而近期这样的快速增长明显放缓,市场渐渐出现审美疲劳。一旦用户觉得无趣,叨叨记账就彻底没有了生存空间。而叨叨记账的娱乐功能是单机化的人机交互,可玩性一般。虽然在迭代中不断强化“调教”功能,希望能对用户有个性化乐趣,以此增强用户新鲜感与用户粘性,但是目前感觉效果一般。
  2. 记账功能薄弱。记账功能是会被用户高频、长期使用的,但是这一点叨叨记账没有优势,甚至很单薄。这会导致用户粘度会很差。新鲜劲过去了,可能就被用户放弃了,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留住用户,让用户保持新鲜感,让用户愿意一直用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3. 叨叨记账的记账模块、娱乐模块、购物模块割裂严重。模块与模块之间逻辑联系点与功能联系点很弱,因此很难获得联动的效果。尤其是购物模块,我个人作为叨叨记账的用户,使用4个月,在做竞品分析之前没有用过购物模块。由此可见,购物模块的作用非常一般。如何引导用户使用软件的所有功能模块,这会是叨叨记账需要做的改进
  4. 商业变现效果一般。叨叨记账的商业功能主要是购物模块,虽然购物模块入口已经十分突出,但是使用门槛高,路径长,让人很难耐下心去研究。而且记账本身是一件短平快的事情,这使得购物模块更难发挥效果。
  • 建议
      基于以上总结的观点,我个人对叨叨记账未来的迭代方向有如下建议:
  1. 坚持记账+追星娱乐的定位的同时,完善记账功能,尤其是主流记账软件没有的功能点,坚持以独特取胜。(我个人非常喜欢日历化账本,这是随手记没有的)让用户习惯叨叨记账特有的记账功能,增加用户粘度。
  2. 对于娱乐功能,人格化的社交场景体系,要继续深挖,吸引用户共同建立语料素材库,形成精细化、高参与度、迅速反馈用户需求的社区运营模式。增加娱乐功能的可玩性、耐玩性。这是叨叨记账的核心命脉。
  3. 对于购物功能模块,想办法简化,降低用户使用时的学习门槛。
  4. 增强模块之前的连接,不要太过割裂。例如购物模块与娱乐模块的结合,考虑追星消费方向。让追星用户使用产品享受与偶像明星对话的同时,导入对明星周边产品的购买中。未来可以多拓展这样的,符合产品调性的细分消费市场的导流。

本文原创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