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模型与OSI模型联系与区别
TCP/IP协议簇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
物理层与OSI的物理层相对应,包含了多种与物理介质相关的协议,这些物理介质用以支撑TCP/IP通信。
数据链路层与OSI的数据链路层相对应,包含了控制物理层的协议:如何访问和共享介质、怎样标识介质上的设备,以及在介质上发送数据之前如何完成数据成帧。典型的数据链路协议有IEEE 802.3/以太网、帧中继、ATM以及SONET。
Internet层与OSI的网络层相对应,主要负责定义数据包格式和地址格式,为经过逻辑网络路径的数据进行路由选择。
主机到主机层与OSI的传输层相对应,指定了控制Internet层的协议。
应用层与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相对应,应用层最常用的服务是向用户提供访问网络的接口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区别:
1、层数不同—-OSI为7层,TCP/IP为四层或五层
2、TCP/IP模型的第三层仅支持IP协议,OSI支持所有的网络层协议
3、TCP/IP模型支持跨层封装;OSI模型不支持; 跨层封装主要用于非终端设备(PC。。)间相互沟通的流量,非远距离;
当没有传输层时,IPV4报头将对应用层流量进行分片,之后将分片信息填充于IPV4的报头中;
使用协议号来标记应用层流量,协议号0-255;
协议6标示传输层为TCP,协议号17标示传输层为UDP;其余所有号码对应跨层封装流量;ICMP协议号为1,OSPF为89,EIGRP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