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后题整理
第一题、
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约定通信资源,连续传输大量数据效率高;
报文交换:不必面向连接,无需预约传输带宽,动态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特点,且分组小路由灵活
第二题、
答案1:
答案2:
第三题、 在CSMA/CD中,为什么在检测到碰撞后要执行退避算法?再次重传碰撞为何要把随机选择退避时间的范围增加一倍?
答:发生碰撞后等信道空闲下来就立即发送数据,容易再次发生碰撞,因此在发生碰撞的站点停止发送数据后,要拖迟一个随机时间再监听信道并进行重传。
如果连续发生多次碰撞,则说明当前有很多站点参与信道的竞争,因此要在比较大的范围内选择退避时间才能将各站点选择的发送时间错开,避免再次冲突。
第四题、
答案:“发送窗口”限制发送方连续发送数据量,即控制发送方发送数据的平均速率;“接收窗口”反映街火速方接收缓存的大小,即接收方接收能力的大小。
接收方的接收能力不断地发生变化时,可以将接收窗口大小发送个发送方,以便调节发送方的数据发送速率,避免因发送速率太快导致接收方接收缓存溢出,从而提高协议效率。
第五题、
简述TCP和UDP的主要区别。
答:TCP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提供可靠交付、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UDP无连接、面向报文、尽最大努力交付、无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第六题、
试说明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区别,为什么要使用这两种不同的地址?
答:区别:网络层及以上使用IP地址,链路层及以下使用MAC地址,IP地址在IP数据报的首部,而硬件地址则放在MAC帧的首部。
在IP抽象的互联网上,我们看到的只是IP数据报。
在数据链路层及以下依赖于MAC地址进行数据传输,在不同的物理网络中传输时MAC帧首部不同,但MAC硬件地址体系多种多样难以统一,因此在网络层及以上采用IP地址来屏蔽下层复杂的细节,并使我们能够使用统一的、抽象的IP地址进行通信。
第七题、
试简述RIP,和OSPF路由选择协议的主要特点。
答案1:
答案2:
RIP:(1)只与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2)路由器交换的信息为本路由器所知道的全部信息,即转发表
(3)按固定时间间隔交换路由信息
OSPF:(1)与本自治系统中所有路由器交换信息
(2)交换的信息为相邻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只是部分信息
(3)当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是,向所有路由器以洪泛法发送此消息